当前位置: 教务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2018级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09月19日 08:05  点击:[]

文字 图片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201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健康管理专业)

 

 

 

 

 

 

 

 

 

 

 

 

二○一八年八


 

 

 

健康管理专业

(普通高职、对口高职)

第一部分 教学计划…………………………………………………………………………1

第二部分 课程(项目)教学标准…………………………………………………………12

第三部分 师资配备标准……………………………………………………………………13

第四部分 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14

第五部分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调研报告……………………………………………18

附件1 课程标准……………………………………………………………………………20

 

 

 

 

健康管理专业

(阳光健康管理学院--校企合作)

 

第一部分 教学计划…………………………………………………………………………119

第二部分 课程(项目)教学标准…………………………………………………………130

第三部分 师资配备标准……………………………………………………………………131

第四部分 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132

第五部分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调研报告……………………………………………136

附件1 课程标准……………………………………………………………………………138



2018级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普通高职、对口高职)

第一部分  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健康管理

二、专业代码

620801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初始岗位群: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健康管理策划指导与人群保健等专业领域。

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发展路线:

健康管理师:初级健康管理师(3年)中级健康管理师(3年)高级健康管理师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服务机构及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等,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临床医学及社区管理等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备能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具备健康管理师的职业道德、伦理素养,在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养生会所、养老机构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七、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掌握具有健康管理机构依法管理所必需的政策法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等相关基本知识;

掌握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掌握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方法并进行健康维护的基本知识;

具有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

具有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口头阐述及流利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能力要求

具有应用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人们遇到的健康问题的能力。

具有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的能力。

具有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教育和推广的能力。

具备初步的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具备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等能力。

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要。

具有较强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开发拓展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逻辑性,优秀的决策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素质结构

具有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热爱劳动、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富于实干、勇于创新。

具有“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用心服务、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热爱健康管理事业,能脚踏实地的工作。

诚实守信,能够吃苦耐劳。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八、职业证书

职业资格名称

职业资格等级

职业资格颁证单位

健康管理师

初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九、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主要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支撑课程模块

健康

评估

健康教育

能够应用正确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

 

基础医学概论

临床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

心理健康与维护

中医临床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能够根据服务对象正确实施

能够进行健康宣教

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服务态度

健康促进

能够正确准备实施,具有具体实施方案

能够应用量表、进行检查指导

能够观察服务对象情况,合理安排促进措施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风险评估

能够准确预测服务对象患病风险

能够准确应用措施降低服务对象患病风险

能够准备各种措施

能够协助他人配合实施

能够进行风险观察及分析

团队协作能力

健康

管理

残疾管理

能够以人为本、关怀照顾

健康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

社会学基础

营养与膳食

药理学

中药学

健康保险学

人际沟通

卫生法学

 

能够维护生命尊严及生命伦理

能够进行医疗护理帮助

能够应用工作程序,实施个体化服务

灾难性病伤管理

能够正确区分医嘱的准确性

能够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病情

能够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能够阅读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能够进行病情管理、疾病预防与应用各种物品及药品

需求管理

能够帮助服务对象认识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能够帮助服务对象确定存在的护理问题

能够进行健康教育、康复保健

心理支持

能够进行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能够识别服务对象心理、社会健康问题

能够针对各种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护理

沟通协调

群体、个体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能够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及社会支持

能与医生、护士及职能部门、医技科室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健康

保险

健康管理服务

能够进行访视及心理疏导

健康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

社会学基础

营养与膳食

药理学

中药学

健康保险学

人际沟通

卫生法学

 

能够进行服务对象交流及安全管理

能够准备各种管理措施及辅助措施

能够管理群体与个体的健康能力

具有高度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

健康管理营销

能够准确应用个体专人健康管理技术

能够配置各种措施

能够配合服务对象完成健康状况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预防和维护

能够书写各种表格记录

具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

具有高度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

社区

服务

疾病预防和保健

能够运用健康教育等方式预防社区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社区护理

 

能够为各期儿童及其家长实施保健指导

能够为孕期、产褥期、围绝经期女性开展保健指导

能够为老年人开展保健指导

具有预防保健意识

具有关爱妇女、儿童、老年人的品德

具有与社区不同人群有效沟通的能力

疾病护理和康复

能够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及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能够为社区伤残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能够指导社区及家庭创建无障碍环境

具有关爱伤残人士的品德

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十、课程结构框架

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理论授课和实训,校外社会实践、行业及企业实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由基础到专业、技能培养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系统化设计。


(一)课程体系结构图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以学校仿真环境和真实环境为依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开展课程教学、仿真实训和临床实习。技能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仿真实训到行业机构实习,在不断深入的职业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三)素质教育体系

针对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将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

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1.第一课堂:一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两课)教学,发挥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二是通过人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增强学生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三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会从事本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

2.第二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和各种活动,如操作技能大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社区实践等,增强学生投身健康管理事业的信念。

3.职场环境:通过与合作单位社会实践和医院见习、实习,理解本专业职业内涵和岗位素质要求,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十一、教学安排表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

内容

周数

学年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

及专门化集中实训)

复习

考试

机动

假期

全年

周数

36

2

2

12

52

36

2

2

12

52

38(其中,毕业顶岗实习20周)

1

1

5

45

课程

类别

序号

课 程

学分

按学期

分配

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试

考查

总计

理论

实践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16

18

18

16

18

20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1

48

38

10

3

顶岗实习20周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2

64

56

8

4(1-16W)

3

英语

6

1

2.3

104

82

22

2

2

2

4

计算机文化基础

4

2

72

36

36

4

5

体育

6

1.2.3

104

6

98

2

2

2

6

职业生涯规划

1

1

16

16

0

1

7

创新创业教育

1

3

18

18

0

1

8

中国传统文化

1

2

18

14

4

1

9

美育

1

2

18

14

4

1

10

军事理论

2

4

32

32

0

2

11

军事技能

2

1

84

8

76

2W

12

形势与政策

1

1.2.3.4

32

32

0

2*4

2*4

2*4

2*4

13

党史国史

1

3

12

12

0

1

14

语文与普通话

2

4

32

28

4

2

15

心理健康

2

4

32

28

4

2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3.2%)

37

686

420

266

8

14

6

6

0

公共选修课程

1

公共选修课(后附表)

8

144

144

0

4

4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4.87%.)

8

144

144

0

4

4

专业基础课程

1

预防医学

6

1

96

78

18

6

2

社会学基础

2

1

32

24

8

2

3

管理学基础

4

1

64

46

18

4

4

人际沟通与交往

2

4

32

20

12

2

小计(占总学时7.58%)

14

224

168

56

12

0

0

2

0

专业(技能)课程

1

健康管理学

4

4

64

40

24

4

2

健康保险学

4

3

72

48

24

4

3

基础医学概论

6

1

96

66

30

6

4

健康评估

4

2

72

50

22

4

5

临床医学概论

4

3

108

78

30

6

6

药理学

4

2

72

56

16

4

7

中医养生保健学

4

4

64

50

14

4

8

营养与膳食

2

3

36

24

12

2

9

康复医学

4

4

64

34

30

4

10

社区护理

2

4

32

22

10

2

11

急危重症护理学

2

4

32

22

10

2

12

实习前综合实训

2

4

60

4

56

2周

13

顶岗实习

20

6

600

0

600

小计(占总学时49.9%)

68

1476

538

938

6

8

12

16

0

专业选修课程

1

社会福利服务

2

5

36

26

10

2

2

流行病学

2

5

36

26

10

2

3

卫生法学

2

5

36

10

26

2

4

医学信息学基础

2

5

36

10

26

2

5

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

6

5

108

94

14

6

6

运动医学

2

5

36

24

12

2

7

食品安全卫生

2

5

36

26

10

2

8

常用护理技术

4

5

72

48

24

4

小计(占总学时13.4%)

22

396

264

132

0

0

0

0

22

其他

1

社会实践

1

3

30

0

30

暑假进行1周

小计(占总学时1.01%)

30

30

0

30

0

0

0

0

0

总学分数、总学时数、周学时数

179

2956

1534

1422

26

26

22

24

22

毕业考试

课程

 

理论综合考核

必修课

每学期开课门数

10

10

9

11

8

综合能力考核

每学期考试门数

4

2

2

3

0

每学期考查门数

6

8

7

8

8

(二)教学进程

附:公共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

学分

考核形式

学时数

开设学期

考试

考查

2学期

3学期

1

普通话

2

36

2

2

2

职业人文基础

2

36

2

2

3

大学生心理健康

2

36

2

2

4

弟子规

2

36

2

2

5

英语听说

2

36

2

2

6

创新创业教育

2

36

2

2

7

美育

2

36

2

2

8

女子防身术

2

36

2

2

9

羽毛球基本技术

2

36

2

2

10

中国通史

2

36

2

2

11

信息检索与网络资源利用

2

36

2

2

12

药物与生活

2

36

2

2

13

书法

2

36

2

2

14

当代流行音乐赏析

2

36

2

2

15

营养与形体塑造

2

36

2

2

16

影视鉴赏

2

36

2

2

17

花卉与生活

2

36

2

2

18

马克思主义原理

2

36

2

2

19

篮球

2

36

2

2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

2

21

中华诗词之美

2

36

2

2

22

四大名著鉴赏

2

36

2

2

23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2

36

2

2

24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2

36

2

2

25

专业论文写作

2

36

2

2

26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2

36

2

2

27

美学原理

2

36

2

2

28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2

36

2

2

29

中华民族精神

2

36

2

2

30

大学生职业规划系列讲座

2

36

2

2

31

礼仪与社交

2

36

2

2

32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调试

2

36

2

2

33

茶与人生

2

36

2

2

34

视觉文化与媒体素养

2

36

2

2

35

女子防身术

2

36

2

2

36

服饰搭配与职业妆容

2

36

2

2

37

中国饮食文化

2

36

2

2

38

健美操

2

36

2

2

39

医学信息素养与实践

2

36

2

2

40

医学信息学

2

36

2

2

41

创意与生活

2

36

2

2

42

饮食与健康

2

36

2

2

43

大学生恋爱观

2

36

2

2

44

个人形象设计

2

36

2

2

45

市场营销学

2

36

2

2

46

公共关系实务

2

36

2

2

说明:公共选修课安排在2、3学期,每学期从中选课2门,计4学分,共计8个学分。

十二、教学建议

  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见习和实习机构(企业)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应充分体现本专业特色,结合学生的特点,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推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使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教学评价

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全程性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注重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把对能力的考核作为考试的重点。

1)突出过程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作业、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考核建议

   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学期考试成绩组成,学生平时成绩由作业(含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堂讨论、质疑答问、平时测试等组成。考试课程必须进行学期考试,形式有开卷、闭卷、笔试、口试等。平时成绩占30%-50%,学期考试成绩占50-70%。选修课,讲座、实践性(如实验操作技术)的课程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实践性课程(含学期实习与实训、假期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的考核以行业或企事业单位指导教师(行业专家)的考核为主,校内指导教师或课程授课教师为辅。通过测试方法改革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顶岗实习学生成绩采用出科考核的形式,出科考核由所在科室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实习的所有科室出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为顶岗实习成绩。

(三)教学管理

1.组织保障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规划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修订、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工作。专业教学组织和管理由学院教务处、系、教研室、教师及学生工作处、辅导员共同完成。

2.制度保障

专业人才培养在学院总体制度的指导下进行,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各项质量监控制度,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十三、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学生通过全省专升本、通过学考试专升本、通过成人高考专升本三种途径取得本科学历,进行后续学历提升,同时可通过相应考试取得学士学位继续深造专业的专业有健康管理、康复医学等。


第二部分 课程(项目)教学标准

英语、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课程标准见附件1,具体课程见下表。

课程清单

序号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1

2-1

英语

公共基础课

2

2-2

预防医学

专业基础课程

3

2-3

社会学基础

4

2-4

管理学基础

5

2-5

人际沟通与交往

6

2-7

健康管理学

专业(技能)课程

 

7

2-8

健康保险学

8

2-9

基础医学概论

9

2-10

健康评估

10

2-11

临床医学概论

11

2-12

药理学

12

2-13

中医养生保健学

13

2-14

营养与膳食

14

2-15

康复医学

15

2-16

社区护理

16

2-17

急危重症护理学

17

2-18

顶岗实习

 


第三部分 师资配备

一、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应具有高级职称,青年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比例应达到25%以上,具高级职称者(不含高级讲师)比例应不低于20%,行业兼任教师应专业对口、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且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应达到15%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到50%以上,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50%的专任教师周学时不超过12个学时。其中,本专业生师比不能超过18:1,应不断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行业经验结构、年龄结构,采取顶岗实践锻炼、培训等办法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教师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一)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专业课程教师应具有医学护理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健康行业从业经历或研修经历,并利用假期深入医院、企业的健康管理岗位一线顶岗锻炼,熟悉健康管理相关行业的市场及发展趋势。

3.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

(二)兼职教师任职资格及水平(技术)要求

1.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讲解,善于沟通,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2.具有医学护理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医护执业资格证书或医护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行业专家和骨干。

3.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

 


第四部分 实训(实验)室及设备配备标准

按照行业标准建立仿真实训基地,配备实训设备,满足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行业培训、技能考核等多种功能。

实验

(实训)教学类别

实验

(实训)教学场所

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实验(实训)设备

序号

名  称

数单位

数量

参考价格

(元)

仿真模拟

管理模拟实训室

会议管理

 

1

会议办公桌椅

1

4000

2

会议的文件资料(会议通知、签到表、会议文件等)

1

100

3

多媒体设备

1

22000

事务管理

 

4

前台接待

1

2000

5

办公桌椅

1

4000

6

打印、复印一体机

1

2000

7

传真机

1

1000

8

电脑

1

3000

9

电话

1

100

10

碎纸机

1

500

11

沙发茶几

1

5000

12

养老机构管理软件系统

1

30000

其他:办公资料等

文书拟写与处理

 

13

文件柜

2

1000

14

商洽函、备忘录、传真件、邀请函、贺信、感谢信等的固定格式

1

100

15

电脑

1

3000

其他:A4纸等

 

 

 

 

 

 

 

 

 

 

 

 

 

 

 

 

 

 

 

 

 

 

 

 

 

 

 

 

 

 

 

技能实训

 

 

 

 

 

 

 

 

 

 

 

康复理疗实训室

 

 

 

 

 

 

 

 

 

 

 

 

 

 

 

 

康复理疗实训室

 

常用康复护理评定技术

1

握力计

10

1000

2

拉力计

10

2000

3

关节角度测量器

1

500

4

系列哑铃

10

300

5

多功能关节活动测量表

1

200

识别常用康复治疗器具、正确实施康复治疗护理技术

6

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

1

2800

7

老年人仿真模拟人

3

6000

8

活动平板(医用慢速跑台)

1

71000

9

PT训练床

2

2000

10

PT训练凳

10

2000

11

肩关节回旋训练器

1

2000

12

肩关节抬举训练器

1

1000

13

肩梯

1

1000

14

滑轮吊环器

1

2000

15

上肢推举训练器

1

2000

16

橡皮筋手指练习器

1

2000

17

肋木

1

1000

18

平衡杠矫正板

1

1000

19

OT综合训练工作台

1

5000

20

可调试砂磨板附件

1

500

21

言语训练卡

10

5000

22

认知训练组件

1

1000

正确使用康复护理辅助具

23

轮椅

1

500

24

轮式助行架

1

1000

25

手杖

10

1000

26

腋杖

10

2000

27

前臂杖

1

200

28

框式助行器

1

1000

正确实施偏瘫、截瘫、伤病者的康复护理技术

 

29

多功能护理床

1

10000

30

床旁桌

1

500

31

床旁椅

1

500

32

站立架

1

2000

训练用阶梯

1

8000

其他:体重计、秒表等。

 

 

 

 

 

 

 

 

 

 

 

 

 

 

 

 

 

 

 

 

仿真模拟

 

 

 

 

 

 

 

 

 

 

 

 

 

 

 

 

 

 

 

 

 

 

 

 

 

 

 

 

 

 

 

 

 

 

 

 

 

 

 

 

 

 

 

 

 

 

 

 

 

 

 

 

 

 

 

 

 

 

 

 

 

技能培训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训室

 

 

 

 

 

 

 

 

 

 

 

心理评估技能训练

1

老年心理档案系统软件

1

10000

2

计算机

1

3000

3

多媒体设备

1

10000

4

影视资料

1

500

5

网络资源

1

1000

6

打印机

1

2000

7

操作台

1

550

8

展示柜

1

400

9

桌椅

1

500

其他:评估环境、窗帘、白炽灯、垃圾桶等

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

10

老年人心理观察量表

1

100

11

智能身心反馈音乐放松仪

1

500

12

沙盘

3

530

13

视频资料

1

2000

14

多媒体设备

1

10000

15

网络资源

1

500

16

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统

1

250000

17

激光打印机

1

2000

18

椅、圆桌

3

780

19

茶具

1

100

20

茶水橱

1

200

21

沙发

1

2000

22

茶几

1

1500

23

木凳

10

500

24

各类棋牌(围棋、象棋、跳棋等)

10

1000

25

桌椅

10

1200

其他:训练环境、窗帘、白炽灯、垃圾桶等

模拟心理护理

26

心理测评系统

1

20000

27

电脑

10

6000

28

音乐放松椅

3

10000

29

沙发座椅茶几

3

5000

18

治疗盘

10

80

19

有盖罐

10

10

20

三叉钳

10

20

其他:操作台、弯盘、方盒、棉质双层包布、治疗巾、瓶装溶液、手套、棉签、纱布、胶贴、手消毒液等。

 

 

 

 

 

 

 

 

仿真模拟

 

 

 

 

 

 

 

 

 

 

 

 

 

 

 

 

 

 

 

 

 

 

健康评估指导实训室

 

 

 

 

 

 

 

正确评估胸腹部体征

1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

(教师机)

1

10000

2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学生机)

1

10000

3

听诊器

50

50

正确运用视触叩听四诊对病人进行评估

4

台式水银血压计

50

200

5

听诊器

50

50

6

医用人体秤

2

500

7

叩诊锤

50

30

8

诊断床

10

500

其他:体温计、电筒、软尺、压舌板、棉签等

正确使用心电图机;能识别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9

心电图机(台式)

2

5000

其他:导联连接线、生理盐水、棉签等

能对标准化病人实施正确的健康评估

10

标准化病人综合评估系统

1

10000

能运用辅助教学系统

11

开放式健康评估辅助教学系统

1

10000

模拟健康指导

12

桌椅

10

1200

13

多媒体设备

1

22000

14

血压计

10

390

15

血糖仪

10

890

16

机械身高体重秤

10

530

17

健康指导视频资料

1

2000

18

健康指导书籍资料

1

3000

技能实训

针灸推拿实训室

腧穴定位;分部腧穴毫针刺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1

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

1

20000

2

手部按摩模型

20

50

3

针灸示教人

20

200

其他:三棱针、毫针、酒精、棉球等

电针疗法

4

电针治疗仪

2

1000

灸法操作

5

治疗盘

10

80

6

弯盘

10

20

7

小口瓶

10

20

其他:艾条、艾绒、火柴、浴巾、药物、甲紫、酒精灯等,根据需要自行选择配置

拔罐法操作

8

玻璃拔火罐

2

200

9

竹罐拔火罐

2

200

其他:止血钳、酒精、棉球、打火机等

刮痧法操作

10

治疗盘

10

80

11

刮具

10

10

12

弯盘

10

10

其他:小毛巾、刮痧油等

耳穴压豆法操作

13

耳穴模型

20

100

技能实训

中药药浴实训室

正确实施中药熏洗法

1

浴桶(木桶)

2

1500

2

坐浴盆

2

200

3

治疗盘

10

50

4

医用镊子

10

10

其他:药液、玻璃水温计、浴巾、大毛巾、小毛巾、医用胶布、医用绷带等

正确实施足浴疗法

5

泡脚木桶

2

200

6

足浴按摩器

2

500

其他:药液、玻璃水温计、浴巾、小毛巾、医用胶布、医用绷带等

正确实施药熨技术

7

炒具

2

100

8

治疗盘

10

80

其他:药物、白酒、食醋、布袋、无菌棉签、大毛巾、医用凡士林等

6

音响设备

1

5000

7

健身球

10

500

8

麻将

2

100

9

扑克

10

250

其他:手工制品材料、剪刀、胶水、纸篓、横幅、气球等

 


第五部分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调研分析报告

根据《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鲁职发2015〕4 号),按照《关于做好第二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通知》(鲁教职字2016〕14 号)要求,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助产系老年护理教研室牵头制定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论证、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现分析如下:

一、调研背景分析

(一)国家重视并支持健康事业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山东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二)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健康管理专业人员需求增加与其数量、质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缺乏具有“以人的健康为本位”的服务理念,能够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及自主创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内容

调研由五个具体项目构成,分别为:1.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行业规范调研;2.健康管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调研;3.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查;4.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包括课程设置满足职业能力培养情况分析、相关院校课程设置调研以及本专业学生课程设置需求调研);5.健康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

1.实地调研  

   考察小组分组就综合医院的健康查体中心、独立的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单位内相关专家就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行业规范、职业资格情况、职业能力、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2.访谈法

与行业专家就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行业规范、职业资格情况、职业能力、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3.网络查阅法

主要通过网上搜索,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

(三)结果

1.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行业规范调研结果

1)通过对医院查体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进行调研、对专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的结果整理如下:

初始岗位群: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健康管理策划指导与人群保健等专业领域。

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发展路线:

健康管理师:初级健康管理师(3年)中级健康管理师(3年)高级健康管理师

2)通过对医院查体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进行调研、对专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关于健康管理专业行业规范的结果整理如下:

尊重生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服务第一、爱岗敬业;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附件1:课程(项目)教学标准

2-1《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公共基础部

(六)编制教研室:外语教研室

(七)编制者:刘莹(修订者:张媛)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三年高职老年健康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是根据教育部教育司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安排,以英语语言知识与交际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突出“实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医护专业相关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高职英语教学所要求掌握的核心词汇与常用表达

2.掌握常见的日常交际功能和情景  

3.阅读和翻译一般题材的文字资料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

2.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3.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

4.能完成一般性的写作任务,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能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能在翻译中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2.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3.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参考学时

104学时。

五、参考学分

6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学期( Book One )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

设计

参考

课时

1

Going to College

1. New words of

Text A

2.Basic Writing Skills: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s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Filling in Registration Form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8

1.Text A: How to Be Cool at College

2.The new words of Text B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he exercises after Text A

2.Text B: Hi, Im New Here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1

Going to College

1.The exercises after Text B

2.The new word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Case Teaching

2

Learning English: Som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6

1.Text A: If You Don’t Make Mistakes, You Won’t Learn!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 .Text B: How to Learn English from Movie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a Business Card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3

Learning a Lesson from Unusual Storie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Wealth, Success or Lov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Silly Mr. Smith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Notes (1)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Even in Real Life There Were Screens Between U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Five Modern Times-Savers That Really Aren’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Notes (2)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5

 

I Love This Gam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A Winning Personality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Michael Jordan and M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Address Format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第二学期( Book One )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Celebration of Holiday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Happy New Year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Christmas Tradition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Personal Letters (1)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2

Social Activities on Campu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Meeting New people on Campu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Silence on the Cour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Personal Letters (2)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3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 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Body Language in Daily Us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Using Gestures to Communicat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Telephone Messag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4

New Jobs Today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Low on cash? Try Paris for a Holiday!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Mystery Customers Are Everywher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Cards for Different Occasion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5

Unit 10 Gender Differenc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Why Do Girls and Boys Learn Differently?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Different Ways of Talking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Sign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6

CET-4

Analyses

Brief introduction of CET-4 and testing skill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catch the main idea of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Test Skill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assage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1.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2.Can understand passages correctly.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Test skills on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riting skills.

2.Master the translation skills.

能力要求

1.Can translate passages correctly.

2.Can write compositions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教学

单元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

设计

参考

课时

1

Symbols of Cultur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The first McDonald’s Restauran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Disney Mirrors American Cultur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Invitation letter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2

Trends and Fad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Our Changing Lifestyle: Trends and Fad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Heavy Body, Not Heavy Hear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Letters of Acceptance or Declination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3

A Successful Career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My First Job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The Biggest Risk Is Not Taking Any Risk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Filling in Application Form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4

A Turn in Lif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30 Days Without the InternetA Self-Experimen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Ahead of the Gam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Timetables/Schedul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5

Parents’ Lov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Father Deares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My mother and I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Hotel Ad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6

Dreams

1.Pre-reading activities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Life in a Violin Cas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Never Too Old to Live Your Dream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Fax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第三学期( Book Two )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资料查阅及常规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布置任务型作业,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在实际教学中,应强调教学整体性,将精读、泛读和扩展阅读融为一体,把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围绕着同一主题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现有的英语教学手段和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评价方法

1.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将日常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给予综合评价。

2.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单元测试、考勤等。

(三)教学条件

1.优良的师资队伍: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应具有英语专业学士或硕士学位,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较强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身心健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能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

2.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有语音实验室,教室中配备多媒体等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和设备。

3.丰富的图书、影像资料:购买学生所需要的各种图书、影像等学习资料,为学生课后自学和查阅资料做好保障。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适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社会发展所需求。

2.有助于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适合该校学生的校本教材作为补充。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并利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开发校园网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2-2《预防医》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朱春艳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预防医学》是健康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社会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人机沟通与交往、心理健康与维护等,后续课程为健康管理学、健康保险学、基础医学概论、健康评估、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中医学、中医临床学、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社会福利服务、流行病学、卫生法学、医学信息学基础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熟悉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及知识体系;掌握针对临床预防服务、营养学指导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服务、疾病的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三级预防策略及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的构建和实施使学生能在掌握人群健康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运用预防医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从事服务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思考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相关问题,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三级预防策略的内容、健康决定因素

2.掌握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

3.掌握预防医学中流行病学、职业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及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临床预防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内容和实施

5.掌握人群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统计学方法的原理应用原则。

6.熟悉各种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

(二)能力目标

1.具备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营养方面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的基本能力,并对环境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范的能力

2.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和健康维护计划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掌握人群健康的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2.熟悉国家对疾病预防相关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内容

四、参考学时

96学时

五、课程学分

6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绪论篇

1.预防医学概述

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3.三级预防策略

4.预防医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知识要求

1.掌握预防医学概念及其特点;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内容;        

2.熟悉预防医学研究方法和内容;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3.了解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预防医学的作用和贡献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能力要求

具备预防疾病、维护与促进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理念。

素质要求

树立远方为主的观念和群体观念,能运用预防医学思维思考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及特点、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

4

2

临床预防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

1.临床预防服务

2.人群健康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知识要求

1.掌握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概念、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和实施原则;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的基本概念;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问题的描述方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与管理

2.熟悉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的优先顺序和危险因素资料收集方法;健康维护计划制定的原则、主要内容;健康行为和健康危险行为;社区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的。

能力要求

1.能进行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并使用5A模式开展临床健康咨询,为服务对象制定健康维护流程表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计划

2.能运用社区诊断等方法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及卫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素质要求

1.能在临床场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交流与协作

2.能灵活运用健康问题的描述方法(SOAP建立完善的个人健康档案,做好档案的保存管理工作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临床预防服务及健康管理相关内容及实施原则,培养学生以健康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的相关工作

14

3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合理营养指导

2.环境卫生

3.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4.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5.医疗场所健康安全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营养、营养素、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概念;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的概念;蛋白质、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环境、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治疗原则;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净化与消毒;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和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职业性病伤的概念和种类;职业卫生服务的概念和实施原则;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内容和目的;职业病的概念和特点;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措施;计划免疫的概念;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医院常见有害因素及来源;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防范措施等;

2.熟悉常见营养缺乏病;病人的基本膳食和治疗膳食;水源选择及防护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对健康的危害;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常见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职业病管理的内容传染病防控策略;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危险暴露的处理方法内容

能力要求

1.能有针对性进行服务对象的营养调查和评价,熟练地进行实物中毒的现场调查和处理。

2.学会开展环境卫生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相关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3.能够进行疫苗效果评价,识别和处理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4.能对各个场所常见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场所人群的安全和防范措施。

素质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思想,能够运用所学的卫生学知识开展人群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环境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并协助服务对象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的自我管理

通过讲授法及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生各类环境因素健康影响的理解,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相关疾病的识别、处理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医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严谨、细心的态度。

40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策略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应急处理

 

知识要求

1.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特征、危害和处理原则

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分级、报告和处置程序

3.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要求、内容及分级反应。

能力要求

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中做好病人救治、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并协助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调查和标本采集

素质要求

能够在处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化学中毒、电离辐射损伤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则处置的程序,使学生具备在突发事件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4

5

人群健康研究的原理及方法学

1.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2.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总体、样本等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类型;统计表及统计的制作;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统计标书的指标、计算及适用条件;数值变量资料和分裂变量资料区间估计的方法,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及应用条件;流行病学的定义、原理及研究方法;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的原理、方法及设计原则;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公共卫生监测定义及程序;暴发调查的一般步骤;

2.熟悉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频数表的编制方法;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及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流行病设计的基本内容;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疾病三间分布;四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

能力要求

1.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能编制统计图表,根据不同的资料类型选择不同的描述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

2.能进行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实施和资料的分析;能进行临床试验设计及实施;能进行筛检试验的评价

素质要求

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学知识评价与分析、解决医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统计思维。能与相关医务人员协作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调查。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人群健康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统计思维习惯。

34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进行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健康的管理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刘明清、王万荣主编的《预防医学》第5版。教材编写紧密结合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健康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继续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2.教材编写内容围绕健康影响因素-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核心,以人群健康和个体保健以及预防为主观念为主线,把预防医学多个分支学科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串联,使其更符合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在逻辑联系和特有的思维方式

2-3《社会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贾珍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社会学基础》是健康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明确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培养专业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一门社会学科。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预防医学心理健康与维护等,后续课程为健康管理学、健康保险学、基础医学概论、健康评估、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重要理论;理解不同社会学研究典范及其视野;应用社会学理论探究当前社会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具备观察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关心、尊重服务对象,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的功能、社会结构的特征;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社会化的意义、内容;社会网络的特征;家庭的功能、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社区发展的意义;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人口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社会控制的功能;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2.熟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功能及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制度的类型与功能;文化的特征及分类;社会化的过程、社会角色的失调;社会互动的类型;社会群体的类型、家庭及结构;中国当代的社会流动状况;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特点;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社会问题的预防与治理;社会控制手段、越轨的社会控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3.了解社会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社会的含义、社会结构及内容;文化的积累与传递;社会化的含义和条件;社会互动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社会分层的含义;社区的概念、分类;社会变迁的类型;社会问题的类型和特征;社会控制的类型和过程;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具有从社会现实中寻找到可供研究的素材的能力

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研究素材,明确基本的学习角度和学习方向

3.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和相关文献分析素材,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法

4.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分析思路更好地应用到收集资料工作,能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5.能够运用社会学基本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5.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导言

1.社会学概述

2.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3.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熟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功能及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3.了解社会学的含义、研究对象

能力要求

能够从社会现实中寻找到可供研究的素材

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2

2

社会结构部分

1.社会

2.社会文化

3.社会群体

4.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5.社区

知识要求

1.掌握社会的功能、社会结构的特征;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家庭的功能、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社区发展的意义

2.熟悉社会制度的类型与功能;文化的特征及分类;社会群体的类型、家庭及结构;中国当代的社会流动状况;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特点

3.了解会的含义、社会结构及内容;文化的积累与传递;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社会分层含义;社区的概念、分类

能力要求

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研究素材,明确基本的学习方向

2.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素材,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法

素质要求

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结构部分内容,并培养学生把握素材、分析素材、明确研究方向的能力

12

3

社会运行部分

1.社会化2.社会互动

3.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知识要求

1.掌握社会化的意义、内容;社会网络的特征;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熟悉社会化的过程、社会角色的失调;社会互动的类型;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3.了解社会化的含义和条件;社会互动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社会变迁的类型

能力要求

1.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素材,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法

2.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分析思路更好地应用到收集资料工作,能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素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运行部分内容,并培养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

10

4

社会调试部分

1.社会问题

2.社会控制

3.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知识要求

1.掌握人口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社会控制的功能;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2.熟悉社会问题的预防与治理;社会控制手段、越轨的社会控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3.了解社会问题的类型和特征;社会控制的类型和过程;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能力要求

1.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分析思路更好地应用到收集资料工作,能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能够运用社会学基本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素质要求

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调试部分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8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较广阔的视野,从而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整体认知。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由平日表现成绩、实践技能(实验实训)考核成绩组成,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验实训报告成绩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实践技能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实验实训操作技能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案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利用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

2-4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性质:必修课

2.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4.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5.所属系部:助产系

6.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7.编制者:王燕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老年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概论、社会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社会福利服务等,后续课程为孝文化、老年人权利的法律保障、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实用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老年人能力评估、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老年用药护理、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熟悉管理基本概念、知识体系;掌握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绩效等管理基本职能与方法;使学生能用管理的一般原理、一般特征和一般方法从事基层管理工作,树立“以老人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关心、尊重、体贴、爱护老年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职能。

2.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并分析人际关系理论对现代行为科学理论的影响。

3.掌握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理解管理道德、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的概念,了解管理的社会环境。

4.掌握预测与决策概念、程序和方法,计划的编制过程,掌握确定目标的原则、依据和实施过程,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5.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步骤;掌握部门划分的原则,理解组织文化的建立与维系方法,高效团队的特征。

6.了解领导内涵与构成要素,掌握领导权力、领导行为理论;掌握激励、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7.了解质量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掌握有效控制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掌握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并学会运用。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运用管理知识经营和解决养老服务机构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2.基本具备把握复杂现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能力。

3.能运用管理措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体现人性关怀。

4.会关注养老产业发展前沿、高新技术及与社会发展相伴而生的管理难题。

(三)素质目标

1.达到能从管理实践中领悟管理的道理的能力,能树立管理的职业意识与态度道德,具有为老年人服务的奉献精神。

2.能够在一定目标引导下的协调管理过程,认识到目标是管理决策的方向,是计划的基础,并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

3.能够认识到管理主体的素质是管理系统的支配者,认识到质量控制贯穿在产品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

4.学会运用文化所传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够将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将技能、经验和判断相互补充,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及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导论篇

1.管理与管理学

2.管理思想的发展

3.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

4.管理与社会

 

知识要求

1.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职能;掌握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等管理学原理;掌握管理道德、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的概念以及管理的社会环境;        

2.熟悉管理的价值、管理的基本问题以及管理者的作用、角色和基本技能要求;熟悉各学派的主要管理思想和管理观点及应用;熟悉整分合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等管理学原理。熟悉管理中常用的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和技术方法

能力要求

1.学会利用泰勒的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管理过程的能力;

2.能够利用梅奥人际管理理论处理周围及身边的事情。

3.会应用管理的十大原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应用鲇鱼效应、罗尔塔效应。

4.具有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要求

达到能从主要的管理思想及著名的管理实践中领悟管理的道理的能力,能认识到管理与社会发展及社会文明进步的互动作用,树立管理的职业意识与态度道德。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基本原理与原则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管理的意识

8

2

计划篇

1.预测与决策

2.计划

3.目标与目标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预测的概念、程序和方法;决策的概念、程序和方法;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 掌握目标及目标管理的含义,掌握确定目标的原则和依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及实施过程;

2.熟悉预测作用、原则;决策的作用、原则;熟悉计划工作的性质和作用;计划的编制方法;熟悉目标的特征及作用,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能力要求

1.具有为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

2.具有能从为什么做、 做什么、何时做、何地做、 何人做、如何做六个方面制定计划工作的能力。

3.具有制定具体的目标项目、指标和时限等内容的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做出科学的推测与判断; 能够运用未来的工作及资源进行设计和谋划,能够在一定目标引导下的协调管理过程,能够认识到组织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认识到目标是管理决策的方向,是计划的基础,并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预测、计划、目标管理的方法及策略,并培养学生的运用预测、计划、目标管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

3

组织篇

1.组织

2.组织文化

3.团队与团队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组织、组织工作、组织结构、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授权的的概念,组织设计的原则、步骤,部门划分应注意的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要素;组织文明的作用,组织文化的建立与维系方法;掌握工作团队的概念,高效团队的特征;

2.熟悉组织工作的作用,管理宽度,集权与分权的概念,组织层次的确定与分工,部门划分的方法;组织文化的层次、类型;塑造组织文化的途径,组织文化对组织变革的影响;熟悉工作团队在管理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团队形成过程

能力要求

1.能够以组织为载体进行管理,具备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能力。

2.能够利用组织文化内涵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在组织实践中形成特色的组织文化。

3.具备以工作团队方式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

4.具有制定组织共同目标及特定目标的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认识到组织有不同层次的分工合作及组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会运用文化所传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够将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将技能、经验和判断相互补充,能够认识到上述各因素组合起来能使团队的工作绩效明显高于单个个体的工作绩效。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组织文化、团队及团队管理的原则、层次、特征,培养学生根据组织规模及特点进行管理的能力

12

4

领导篇

 

1领导

2激励

3管理沟通

 

知识要求

1.掌握领导内涵和构成要素,领导权力,领导行为理论;掌握常用激励理论;激励的含义、基本模式;掌握沟通的类型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2.熟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的作用;领导特质理论;熟悉管理中激励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有效沟通的标准、障碍、技巧及其策略

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权力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2.具有在组织里建立人们共享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

3.具有运用激励提高工作绩效的能力。

4.具有实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的能力。

5.能够运用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认识到领导可以促使其下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地完成任务;能够认识到工作绩效取决于能力和激励水平的高低,能运用激励的理论、方法和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学会在不同的组织内各种类型的沟通方式及人际沟通的一般技巧,实现有效组织沟通。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激励及管理沟通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14

5

控制篇

1控制

2质量与质量控制

3. 管理绩效及其控制

 

知识要求

1.掌握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的基本步骤;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常用的控制方法;掌握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管理绩效的概念及其构成;管理绩效评价及其常用方法;

2.熟悉控制的目的、作用及特点;控制的分类及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控制;熟悉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基本术语、特征和类型;熟悉管理绩效的方法;提升管理绩效的方法;

能力要求

1.具有能确定控制对象的能力,能在具体的控制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将要实现的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标准的能力。

2.具有质量控制、核算和选择资源投入强度和规模的能力,

能运用质量保证进行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3.具有用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考察投入和产出、消耗和成果、费用和效用的对比关系的能力。

4.具有找出完成组织目标和计划的关键控制点的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认识到管理主体的素质及工作效率是管理系统的支配者,认识到影响组织或活动目标的因素,能够认识到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对质量要求的需要;认识到质量控制贯穿在产品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控制的相关概念、控制方法及步骤,并培养学生具有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1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冯占春、吕军主编的《管理学基础》第2版。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5 《人际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殷华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人际沟通与交往》是健康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一门课程。同步课程包括社会学基础、管理学基础、预防医学等,后续课程为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健康评估、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与交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本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沟通的特点与功能、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沟通的类型与要素、人际沟通的层次与特征、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交往的需求与动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医务工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沟通技巧。

2.理解沟通的概念与类型、语言沟通的含义与作用、非语言沟通的特点与作用、人际吸引的规律、现代传播媒介在沟通中的应用、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差异和技巧、医务工作者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中的角色作用、与特殊患者的沟通技巧。

(二)能力目标

1.简述沟通和人际关系相关理论。

2.恰当运用沟通技巧协调和处理一般冲突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2.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绪论篇

1.学习人际沟通与交往课程的重要性

2.医务工作者需要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知识要求

1.掌握人际沟通与交往课程同医务工作的关系

2.掌握建立良好人际沟通与交往关系的意义

3.了解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的辩证关系

能力要求

能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对个人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

素质要求

具有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职业素养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2

2

理论篇

1.沟通

2.人际关系

知识要求

1.掌握沟通的类型与要素,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吸引的含义与特征

2.熟悉人际沟通的层次与特征,人际沟通在医务工作中的作用,人际认知的概念和内容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人际沟通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2.能正确理解及运用人际关系相处的策略

素质要求

能正确运用人际沟通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6

3

方法篇

1.语言沟通

2.非语言沟通

 

知识要求

1.掌握演讲的构思与注意事项;倾听在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医务工作中口语与书面语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肢体语言的有关知识,掌握手势、举止的作用
2.熟悉面部表情的主要表现形式,明确医护人员仪容修饰的有关要求;理解交谈的含义、特点及类型

能力要求

能正确运用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健康管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素质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基本的非语言沟通的职业素养,在与不同人群沟通时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活体触摸或观察

实物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10

4

技巧篇

1.特定情景的沟通

2.与特殊患者的沟通

3.与特定人群的沟通

 

 

知识要求

1.掌握沟通中的一般技巧;特点情景的含义及在特点环境下沟通的一般技巧;老年人沟通特点和与老年患者沟通的途径与技巧;医护关系模式、医护人员内部关系的影响因素

2.熟悉支持性沟通的含义和特点;儿童、感觉缺陷者沟通特点和与儿童、感觉缺陷患者沟通的途径与技巧;精神病患者沟通特点和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途径与技巧;医务工作者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中的角色作用;患者家属的角色特征、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家属冲突的表现

能力要求

能运用不同的沟通途径和技巧与不同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健康管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素质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的职业道德修养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12

5

趋势篇

1.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

2.现代传播媒介进入沟通

 

知识要求

1.掌握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差异与技巧;跨文化背景下的人际沟通

2.熟悉跨文化的概念;现代传媒的特点以及在人际沟通中作用

能力要求

能运用一定沟通技巧,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有效沟通;能运用现代传播媒介与不同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

素质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2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案例、情境等,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临床案例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多媒体等,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沟通情境模拟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同时重视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科学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待知识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践技能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20%

实践技能成绩3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技能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整体考核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全国医药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李占文主编的《人际沟通与交往》第1版。教材编写注重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基础理论以实用为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必需、够用、管用为度,融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人文关怀于一体,既体现了岗位对专业人才人文素质的要求,又体现了有关人际沟通与交往知识在工作领域中的运用,达到了人文学科知识点与老年相关专业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

2-6 《健康管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于海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健康管理学》是健康管理的专业技能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概论、营养与膳食、管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医学检验技术、健康评估等,同步课程包括临床医学概论、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实习前综合实训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中医治未病的相关理论、健康管理涉及的信息管理、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干预、疾病管理等健康管理内容,同时也包括了公共场所、体检中心、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对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和展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底蕴,扎实的卫生保健学、卫生信息管理及健康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致力于健康管理工作,树立“以人的健康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关心、尊重、体贴、爱护服务对象,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及自主创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2.掌握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及必备的健康管理技能。

3.熟悉国家关于健康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4.熟悉信息化时代健康管理的评估方法、管理体系和运作规律。

(二)能力目标

1.熟知现代医学的主要诊断技术及主要治疗方法,并能正确选择运用。

2.基本具备把握复杂现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能力。

3.能够认识到健康教育是群体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方法和策略,实现群体健康管理的工作目的。。

4.具有能够熟练运用健康教育诊断方法,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5.能够对群体开展健康教育,并能够积极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三)素质目标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能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健康管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3.能够理解并熟知临床医学、现代诊断技术、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等的医学基础知识,深切体会后者对健康管理职业的重要性。

4.正视沟通对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沟通技巧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完成健康管理工作。

5.致力于健康管理工作,树立“以人的健康为本位”的服务理念。

6.关心、尊重、体贴、爱护服务对象,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概论

1.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2.健康管理基本概念
3.智能健康管理
4.健康管理相关产业实施原则与策略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

2.熟悉健康管理的3个基本步骤和常用服务流程,6个基本策略

3.熟悉智能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

能力要求

1.理解健康管理的性质、内容、宗旨和特点;

2.理解健康管理相关产业实施原则与策略,明白政府在中国健康管理发展中的作用。

素质要求

能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健康管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并理解智能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熟悉健康管理职业,树立职业意识。

2

2

医学基础知识

1.人体形态与功能概述
2.临床医学概述
3.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技术
4.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
5.预防医学概述
6.临床预防服务概述
7.康复医学概述

8.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临床医学的概念与特征。

2.掌握三级预防的策略

3.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

4.熟悉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技术
5.熟悉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

6.熟悉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及内容。

7.熟知中医学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

能力要求

1.能够正确运用三级预防的策略

2.熟知现代医学的主要诊断技术及主要治疗方法,并能正确选择运用。

素质要求

能够理解并熟知临床医学、现代诊断技术、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等的医学基础知识,深切体会后者对健康管理职业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掌握临床医学的概念与特征,三级预防的策略康复医学的概念等医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深切体会医学基础知识对健康管理职业的重要性。

16

3

相关基本知识

1.流行病学基础
2.初级卫生保健
3.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4.循证医学
5.相关法律法规
6.医学伦理学

知识要求

1.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

2.熟悉初级卫生保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内涵。

3.熟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特征内容

4.掌握人格权及重要身份权;掌握法定传染病病种及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规定;掌握食品卫生基本规定、管理制度,以及食品中毒与食品污染的相关规定;掌握药品质量管理,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规定;掌握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

5.熟悉如何应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来探讨和解决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保健、科学研究中的种种伦理问题。

能力要求

1.能够熟练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

2.能够贯彻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做好本职工作。

素质要求

能够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的原则开展工作,从事健康服务。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并熟知以及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法律法规、医学伦理等知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的原则开展工作,从事健康服务。

12

4

健康信息管理

1.健康信息管理概述
2.健康信息采集
3.健康管理信息平台
4.居民健康档案及其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组成和基本要求

2.熟悉健康信息管理的范畴健康信息采集途径与方法

3.熟悉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内容与功能模块
4.熟悉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能力要求

1.能够熟知健康信息采集途径与方法

2.具有运用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3.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能力。

素质要求

适应信息化时代,健康管理适应环境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组成和基本要求;熟悉健康信息管理的范畴健康信息采集途径与方法以及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内容与功能模块等知识,适应信息发展下的健康管理的环境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6

5

健康风险评估

1.风险与风险管理
2.健康相关危险因素
3.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4.健康风险评估操作流程与结果的解释
5.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风险的概念和风险的分类,掌握健康风险评估的概念;掌握健康风险的常用测量方法和常用量表的使用,掌握健康风险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掌握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用途和应用领域,掌握选择科学有效的健康风险评估工具的标准。

3.熟悉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策略的关系。

4.熟悉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能力要求

1.能够正确理解健康风险评估的科学基础。

2.能够正确使用健康风险评估。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具备健康风险管理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的常用测量方法和常用量表的使用;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健康风险管理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能力。

2

6

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

1.健康教育的有关概念

2.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

3.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价

4.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策略。

2.掌握健康教育诊断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基本步骤。

3.熟悉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能力要求

1.具有能够熟练运用健康教育诊断方法,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2.能够对群体开展健康教育,并能够积极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3.能正确实施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

素质要求

能够认识到健康教育是群体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方法和策略,实现群体健康管理的工作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教育诊断方法以及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使学生将健康教育用于实践,实现社区群体健康管理的工作目的。

10

7

心理健康管理

1.心理健康的概述

2.心身疾病

3.心里评估

4.心理咨询

5.健康管理师的沟通技巧

知识要求

1.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主要问题。

2.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

3.熟悉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

能力要求

1.懂得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认识心身疾病的相关问题

2.能够运用语言沟通技巧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

3.能够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素质要求

正视沟通对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沟通技巧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完成健康管理工作。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主要问题,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完成健康管理工作。

2

8

重点人群与疾病的健康管理

1.儿童的健康管理

2.妇女的健康管理

3.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4.疾病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社区儿童保健、等概念。

2.掌握妇女保健工作的涵义、孕期健康管理、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等。

3.掌握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念、老年人的健康特点及保健指

导。

4.掌握疾病管理的要素,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掌握保健计划的制定方法。

5.熟悉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健康检测内容、儿童各期的保健。

6.熟悉妇女保健的基本任务、疾病普查及保健指导。

7.熟悉临终关怀的原则。

能力要求

1.学会疾病管理过程中如何设定目标

2.能够运用不同人群的保健特点,进行健康管理工作。

素质要求

具备沟通技巧,能与不同人群进行沟通,执行健康管理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的人群的保健要点,疾病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够顺畅地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完成健康管理工作。

4

9

不同场所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管理

2.学校健康管理

3.工作场所健康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家庭、家庭访视的定义;家庭访视的类型及对象、家庭访视的程序

2.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概念。

3.掌握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4.熟悉学校卫生保健的工作内容

5.熟悉家庭功能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与发展任务;家庭健康评估的内容

6.熟悉各种职业健康管理的内容(尘肺病人的健康保护、女职工的劳动保护、使用有毒物人员的健康保护,以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

能力要求

1.能够熟知不同场所健康管理的内容。

2.能够在不同场所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素质要求

明确不同场所健康管理的内容不同,充分利用其特点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实现群体健康的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校卫生保健的工作,家庭功能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家庭健康评估的内容,工作场所的健康管理内容,使学生明确不同场所健康管理的内容不同,充分利用其特点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实现群体健康的目的。

4

10

健康管理的其他应用

1.健康管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2.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
3.健康服务业概述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管理服务的特征;掌握有效建立健康服务营销的要点。

2..掌握健康保险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概念

1.熟悉健康保险业对健康管理的意义以及健康管理的现状

2.熟悉健康管理体检的内涵。

3.熟悉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能力要求

准确理解人群健康管理服务。

素质要求

能够将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健康保险相结合,真正扩大健康管理服务的市场,让广大民众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管理服务的特征;有效建立健康服务营销的要点;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概念等知识,真正扩大健康管理服务的市场,让广大民众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郭清主编的《健康管理学》。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健康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7 《健康保险》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朱春艳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健康保险学》是健康管理的专业技能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健康评估药理学、中医学等,后续课程为健康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中医临床学、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社会福利服务、流行病学、卫生法学、医学信息学基础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健康保险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熟悉健康保险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及知识体系;掌握健康保险体系的构成商业健康保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内容,使学生能在掌握健康保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意识到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的重要性,并熟悉医疗卫生服务中保险工作中的基本实施和操作,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保险的基本知识,包括健康风险和健康保险的概念,并熟悉我国健康保险的体系及发展模式

2.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筹集管理偿付方式;

3.掌握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产品分类和运作模式

4.掌握商业保险运作过程中有关核保、理赔定价与经营管理的相关机制

5.熟悉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将医学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于健康保险业务活动的能力

2.具有准确判断疾病诊疗规范性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并通过社会及商业保险的相关知识提供合理的保险选择。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健康风险和健康保险的意识,能准确区分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

2.熟悉国家有关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方针、政策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基础理论篇

1.健康保险与健康保险学

2.健康保险的类型

3.健康保险的历史发展

4.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风险和健康保险的定义和特征;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保险的性质与特征;健康管理的特征;我国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重要作用;

2.熟悉健康风险的管理;健康保险与医疗保险的作用、原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特征我国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实践

3.了解健康保险的历史及发展

能力要求

能够运用健康影响因素基础知识评估健康风险能力。

素质要求

具备转移健康风险和树立健康保险观念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保险基础知识,熟悉健康保险的分类、职能以及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风险转移的观念。

10

2

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

1.医疗保险系统与管理体制

2.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3.社会医疗保险费的偿付

4.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与监督

知识要求

1.掌握医疗保险系统的管理体制;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对象和渠道;社会医疗保险的偿付方式;

2.熟悉医疗保险的管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的程序与模式;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监督机制。

能力要求

初步具备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运作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在掌握社会医疗保险实施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学知识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进行管理

 

通过案例分析式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运作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进行管理的能力。

20

3

商业健康保险的运营

1.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构成

2.商业健康保险营销

3.商业健康保险的核保

4.商业健康保险的核保管理

5.健康保险的客户服务

6.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风险的防范

7.商业健康保险的资金管理与经营效益分析

8.商业健康保险的行为规范和市场监管

知识要求

1.掌握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构成的要素及组织形式;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营销途径;商业健康保险的核保理赔程序;健康保险客户的服务内容服务途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商业健康保险的资金构成

2.熟悉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供求情况;商业健康保险的风险因素评估;商业健康保险的核保理赔管理;商业健康保险的资金管理经营效益分析和乏力规范及市场的监管机制。

能力要求

具备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核保、理赔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素质要求

具有准确运用国家有关商业健康保险的方针、政策进行商业健康保险的运营

通过讲授法及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生使学生掌握商业健康保险运营过程基本知识,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熟悉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供求情况。使学生具备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4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健康保险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健康保险管理的能力,满足健康保险事业的发展需求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20%)、终结性考核(50%)及实践考核(3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20%

实践成绩3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实践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实践报告

期末考试

100%

2%

3%

2%

3%

10%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的推荐教材,黄占王汉亮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康保险学》第1版。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求真务实,即坚持科学性,追求真理,一切从教学出发,强调实用性。具有以预防为主健康管理的理念,并将这两种观念植入健康保险之中,体现了知识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2.教材编写内容如实反映了当前我国医改、医保中存在的问题,把客观存在的问题,以案例或启发性思考题形式反映在书中,引导学生思考研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8《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基础部

(六)编制教研室:解剖学教研室

(七)编制者:高健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医学概论》是三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它是研究正常人体的组成、代谢、功能和在病理状态下人体的形态结和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预防医学、社会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等,同步课程包括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军事理论、营养与膳食等,后续课程为临床医学概论、健康保险学、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等。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获取所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基础医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健康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不畏艰苦的学习意志,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的分部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

2.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

3.熟悉主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4.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等与机体新陈代谢相关分子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基本代谢过程及体液中各种电解质的动态代谢过程。

5.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常见疾病的遗传。

6.掌握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调节,体内主要物质的代谢过程。

7.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防治原则。

8.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指出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

2.能够明确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结构及毗邻,并能够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初步解释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现象。

3.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

4.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应机制。

5.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防治措施。

6.能够辨认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7.能进行消毒、灭菌,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并进行免疫学诊断和防治。

8.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做出初步结论。

9.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

10.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疾病进行解释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

四、参考学时

96学时。

五、课程学分

6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绪论

2.细胞与基本组织

3.运动系统

4.消化系统

5.呼吸系统

6.泌尿系统

7.生殖系统

8.脉管系统

9.感觉器官

10.神经系统

11. 内分泌系统

知识要求

1.掌握各体部骨的名称,位置、重要的骨性标志,关节的类型和构成,重要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轴和运动方式,肌的分群,肌肉的名称,位置,重要肌肉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筋膜间隙及其形成物

2.掌握各体部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各器官在各系统中的连属及功能地位,器官的血管神经分布和淋巴回流及各体部主要神经、血管的行径、毗邻,主要分支和分布,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和收纳范围,主要淋巴管的行径和归宿

能力要求

能将解剖所获得的知识按系统进行串联,归纳,总结提高的综合能力,并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素质要求

具有“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引申巩固-提升素质”为设计思路联系临床典型案例

30

2

物化学与遗传学

1.酶与维生素

2.物质代谢与酸碱平衡

3.遗传学基础

知识要求

1.掌握酶、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维生素的概念及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2.掌握糖的分解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三酰甘油的代谢;磷脂的代谢;胆固醇代谢;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3.掌握染色体的概念,单基因病、多基因病的特点和遗传方式,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熟悉熟悉核型特点,染色体异常的形成机制;了解显带技术的应用

能力要求

1.学会解释酶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机制

2.学会解释酶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机制

素质要求

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

以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授。以案例、情景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16

3

生理学

1.细胞的基本功能

2.血液

3.血液循环

4.呼吸

5.消化和吸收

6.能量代谢与体温

7.尿的生成与排出

8.感觉器官的功能

9.神经系统的功能

10.内分泌与生殖

知识要求

1.掌握生理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生理正常值,掌握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理功能、产生机制和主要生理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2.熟悉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所表现的生命活动、活动规律

能力要求

1.能正确的运用生理知识解释常见的生命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能运用生理知识分析和处理临床护理实践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3.能正确进行血型鉴定、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量、人体心电图的描记、肺通气功能测定

素质要求

1.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2. 通过动物实验操作,具有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描述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以多媒体演示为辅助,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18

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1.概述

2.细菌各论

3.常见病原菌

4.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5.真菌病毒

6.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7.抗原

8.免疫系统

9.免疫应答

10超敏反应

11.免疫学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免疫有关的疾病的发病机制,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2.熟悉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

能力要求

1.能应用病原生物基本理论解释现实中的疾病现象,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防止院内感染

3.能熟练使用微生物免疫常用仪器对常见病原生物进行检测

素质要求

1.注意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信念

2.通过组织分工合作、搜集分析资料、讨论组织发言内容、幻灯制作及口头报告,养成“团队合作”精神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直接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细菌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14

5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1.疾病概论

2.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炎症

5.肿瘤

6.缺氧

7.休克

 

知识要求

1.掌握病理与病理生理的常用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2.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变发展变化规律、临床病理联系

能力要求

1.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变镜下组织结构

2.能够辨别标本、描述病变特征、并分析疾病的常见病因

3.能够初步识别病理切片,并对相关疾病进行护理指导

4.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宣教

素质要求

1.具有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习惯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技巧

4.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

 

 

 

通过案例、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18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引申巩固-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以多媒体讲授方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形象生动,方便记忆;并采用教具模型、实物标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通过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和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是针对三年制高职学生制定,这些学生由于接受过高中的系统学习对一些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诱导式教学。同时,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

另外,还可以举行校企合作,请医院的专家来校讲课;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自习时间,让学生到医院进行参观学习。

(二)评价方法

本课程评价方法应包括考勤、课堂提问、案例讨论发言、作业测验、知识竞赛、考试考核等。第一,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将日常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给予综合评价;第二,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对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学习态度、人文素养、实验操作(包括实践动手、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进行打分,并与考试成绩结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第三,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分类

比例

平时成绩20%

实践技能考核成绩3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实践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素养

课堂表现

随堂测验

作业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100%

5%

5%

10%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

1)具备传统教学的教学条件:宽敞的教室、黑板、扩音器、粉笔、讲台。(2)具备现代化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设施。

2.实验条件

1)具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实验室。

2)具备各种实验所需的仪器及耗材。如:人体标本、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器、医用电冰箱、37℃恒温培养箱、革兰染色试剂、各种微生物及寄生虫切片及标本等。

 3)配备专门的实验管理员辅助教学。

3.建立健全现代化网络

   学生可以自己在学校上网自由学习,并可以和教师在线上交流。

4.全面开放的图书馆

   学生可以利用自由时间在图书馆学习、查阅各种知识。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教材应围绕学习目标,坚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坚持职业教育的特性和特色,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理念,强化技能实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坚持教学互长、教材学材互动的理念,建议教材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医学概论》(张光主主编)。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培训及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从而提高教师开发。

2.教材建设

教师可以在使用教材时,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敢于删减内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采取精讲点拨,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还可以采取以教材为参考自编讲义的方式教学。

3.加强校内设施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1)实验室基本设施建设到位,实验设备的配备应系统化、现代化、人性化。可以在开设传统验证式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设探究式实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2)图书馆和阅览室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可以列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让他们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借阅,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上一些有益的网站,让网络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5.加强校外资源的利用力度

学校与养老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对学校发展大有裨益。一方面教师可以到养老机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直接请养老机构专业人士到学校给学生教授相关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养老机构进行实习、见习。

2-9《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内科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丁效华 谢丽  李炜  王冰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健康评估根据三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健康管理岗位工作特点,参照执业护士资格要求及健康管理工作要求而设,是三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健康评估是养健康管理工作程序的首要环节,并贯穿整个健康管理护理过程,是健康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会运用临床逻辑思维,与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运用身体评估方法,对产妇进行正确的评估,使学生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健康资料的能力,为将来学习健康管理专业各专科课程,为产妇实施服务与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求教师在系统性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管理护理临床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人文关怀精神,使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同步课程包括基础护理等,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常见症状的评估、身体评估的主要内容

2.熟悉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主要内容

3.了解健康评估的概念和重要地位

(二)能力目标

1.能与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获得所需的健康资料

2.能够运用健康评估的方法,对产妇进行系统、全面、正确的身体评估

3.学会各种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4.学会心电图描记,对心电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5.能指导产妇做好影像检查前的各项准备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健康管理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健康管理任务

3.具有服务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3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

设计

参考

课时

1

1.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与要求、在护理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健康资料的内容、护理诊断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史采集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2.熟悉健康史评估的内容

3.了解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

能力要求

1.学会运用健康史采集方法和技巧收集产妇的健康资料

2.学会对收集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提出护理诊断

素质要求

1.具有爱岗敬业、热忱奉献的职业情感

2.具有尊重、关心产妇的意识,保护产妇的隐私

1.通过对学生进行《健康评估》说课介绍,让学生了解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与要求、在护理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通过健康史采集练习,学会健康史采集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护理工作

4

2

1发热

2疼痛

3咳嗽与咳痰

4咯血

5呼吸困难

6发绀

7水肿

8恶心与呕吐

9呕血与黑便

10便血

11黄疸

12意识障碍

13.眩晕

知识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评估要点

2.熟悉常见症状的护理诊断

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能力要求

学会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方法

素质要求

具有尊重、关心、爱护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12

3

1.健康评估的方法

2.一般状况评估

3.皮肤粘膜及浅表淋巴结评估

4.头部、颈部评估

5.胸壁和胸廓的评估

6.肺脏评估

7.心脏及血管评估

8.腹部评估

9.直肠指诊、脊柱与四肢评估

10.神经系统评估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掌握身体各部位评估的内容、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2.熟悉健康评估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熟悉身体各部位评估的异常表现

3.了解健康评估的其他方法,了解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能力要求

学会对产妇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正确的身体评估

素质要求

1.具有尊重、关心、爱护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2.具有服务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一般状况评估及全身各个部位的评估

30

4

1.血液检查

2.尿液、粪便检查

3.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

知识要求

1掌握血液一般检查、血栓与止血检查、肝功能、肾功能、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尿液、粪便等各种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3.了解各项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

能力要求

1.学会各种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2.能对常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其临床意义

素质要求

1.具有关爱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2.具有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血糖的测量及各种实验结果分析

14

5

1.心电图的基本知识、描记、测量

2.正常心电图3.异常心电图

知识要求

1.掌握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2.熟悉心电图导联、各波段特点及正常值

3.了解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能力要求

1.学会心电图描记

2.能对心电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素质要求

1.具有关爱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2.具有医疗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心电图描记、简单心电图的阅读

8

6

1.X线

2.CT

3.MRI

4.超声

知识要求

1.掌握X线的特性;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2.熟悉常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在临床的适用范围

3.了解各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能力要求

能指导产妇做好影像检查前的各项准备

素质要求

1.具有尊重、爱护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2.具有服务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实训来练习如何指导产妇做好影像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同时学会简单分析影像学资料

4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健康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境案例等为载体设计课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同时有贯穿整门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和数量适中的单项能力训练项目,仿真模拟实训,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校院合作、工学结合、德技并重、课证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占70%,熟悉占20%,了解占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易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身体评估(头颈部评估、胸壁和胸廓的评估、肺脏评估、心脏及血管评估、腹部评估、神经系统评估)及心电图描记。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和实验带教教师。健康评估实训室设6个,2个装备20台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产妇的综合教学系统实验室,2个分别装备有8台心电图机(或8台床边心电监护仪)的实训室,2个分别装备有8张检查床的体格检查实训室。实验带教教师2名,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健康管理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课程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结。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与教学医院联网,医院的实时场景在课堂中展现,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基础护理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护理学会(http://www.cnabx.org.cn)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依据健康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2-10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内科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王冰 丁效华 李炜 谢丽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高等职业教育非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岗位需求设置。临床医学概论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关于认识临床常见疾病的表现和治疗的课程。其任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健康与社会家庭文化需求提供整体治疗,以切合临床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教师在系统性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人文关怀精神,使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各项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等,同步课程包括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主要内容

2.熟悉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二)能力目标

1.学会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

2.学会临床医学常用技术,能进行临床常见病患者的专科操作

3.能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急重症患者

4.能使用临床医学常用器械、仪器和设备

   5.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能进行医护团队内的专业交流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医疗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3.具有医疗安全、医患交流、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

四、参考学时

   108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

1

临床

医学

介绍

1.临床医学的任务与范围

2.临床医学的特点

3.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知识要求

1掌握临床医学的特点

2熟悉临床医学的任务与范围

3了解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能力要求

能够正确理解临床医学的特点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尊重关心病人能够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了解临床医学的专业特色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工作

2

2

诊断学

基础

1.常见症状

2.问诊

3. 体格检查

4. 辅助检查

知识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

2.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

3.了解问诊的基本内容

能力要求

具有临床问诊及体格检查的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关心患者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学习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疾病的问诊及体格检查

16

3

内科

常见

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2.循环系统疾病

3消化系统疾病

4.泌尿系统疾病

5.血液系统疾病

6.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7.风湿性疾病

8.神经系统疾病

知识要求

1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具备对不同内科常见急症的处理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关爱病人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内科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0

4

外科

常见

疾病

1.外科常见急症

2.心肺脑复苏

3.外科常见恶性肿瘤

知识要求

1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熟悉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外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具备对外科常见急症的处理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外科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心肺脑复苏

18

5

妇产

常见

疾病

1.妊娠病理

2.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3.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4.计划生育

知识要求

1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熟悉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掌握妇产科常用技术操作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必备的人文关怀精神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妇产科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妇产科常用技术的操作流程

18

6

儿科

常见

疾病

1.儿童保健

2.婴幼儿疾病

知识要求

1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熟悉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1.掌握各年龄儿童保健的重点

2指导家属进行正确的儿童保健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儿科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18

7

常见

传染性

疾病

1.传染性疾病总论

2.病毒性疾病

3.细菌性疾病

知识要求

1.掌握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

2.熟悉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3.了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及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学会面对常见传染性疾病时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尊重患,维护患的合法权益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1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见习和实习医院为平台,结合学生特点,运用“任务导向法”、“项目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实训”等方式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推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评价方法

对本课程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方法,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2种。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平日表现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指期终考试成绩。考试课考核成绩,平日成绩占20%,由随堂测验、提问、作业、实验报告、考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构成,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占30%,由实验实训态度(占15%)、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及考核(占65%)、实验实训报告成绩(占25%)构成,任课教师在平时的实验实训课中随堂进行或单独组织。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三)教学条件

课堂教学条件要具备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实训条件主要为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见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教材应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大纲。教材内容的表达形式应精炼、准确、科学,要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要有概括性总结等。建议优先使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

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六)其他

   本课程标准是依据非临床医学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2-11 《药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基础部

(六)编制教研室:药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宿长春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是健康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健康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药理学以生理、生物化学、病理、病理生理、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等为基础,阐明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指导健康管理人员合理用药,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为同步或后续课程如健康评估、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为健康管理人员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正确掌握药理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使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初步具有指导合理用药及做好合理用药知识咨询与宣教的能力,从而促进患者合理、正确、安全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产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主要作用和用途

2.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3.熟悉各类其他药物的特点

4.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初步具备处理常见不良反应的应急解救能力

2.具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

3.具有对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检查、阅读药品说明书的能力

4.能够正确辨认处方和医嘱中药品的名称、药品的规格、用法和用量,使其初步具有正确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同时正确指导患者应用常用药物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合理、安全用药

2.严格执行临床用药原则,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和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

3.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创新医药知识的意识

4.具备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

1

1.概述

2.药物效应动力学

3.药物代谢动力学

4.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知识要求

1.掌握

药物、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首关消除、肝药酶、血药稳态浓度、半衰期、生物利用度、极量、安全范围、治疗指数、耐受性、配伍禁忌的概念

2.熟悉

(1)药物作用方式、药物作用的选择性的临床意义

(2)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泄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3)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5)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3.了解

(1)有关处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名称、药品说明书、特殊药品的基本知识

(2)药物作用机制

(3)明确护用药理学学习目标

(4)常见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能力要求

1.初步具备独立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及查看处方的能力

2.观察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初步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4.初步具有依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制定护理方案的临床思维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充分认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建立合理应用药物,减少和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的用药意识

2..学会合理安全用药,达到药物的最大疗效

 

 

 

 

 

 

1.通过举例、图片展示,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药理学的课程特点,了解药理、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 在实训室进行单项实训,学习药物学的基础知识、处方的基础知识;在实验室进行实践,学习动物实验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不同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2

2

1.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

3.胆碱受体阻断药

4.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5.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阿托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及症状

2.熟悉

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酚妥拉明、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3.了解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及生理效应、其他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特点  

能力要求

初步具有根据阿托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制定护理措施及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护理宣教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瞳孔的影响、模拟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实施解救

10

3

1.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2.抗癫痫药

3.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4.抗精神失常药

5.镇痛药

6.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苯二氮卓类药物和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常用抗癫痫药作用特点

(3)左旋多巴、氯丙嗪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4)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5)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

(6)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熟悉

(1)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2)巴比妥类药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各类型癫痫的首选治疗药

(4)抗精神病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的特点

(5)抗躁狂症药和抗抑郁症药各类代表药的特点

(6)可待因、芬太尼、美沙酮、纳洛酮的作用特点

3.了解

(1)其他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

(2)癫痫发作类型和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3)其他镇痛药的特点

(4)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的特点

能力要求

1.初步具有运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药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用药情况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能够正确认知毒品,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运用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学习镁盐的急性中毒以及解救;在实训室进行仿真实训,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学习麻醉药品及毒品安全,模拟讨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用药护理

12

4

1.利尿药及脱水药

2.抗高血压药

3.抗心绞痛药

4.抗心律失常药

5.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6.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甘露醇、他汀类药物、考来烯胺、吉非贝齐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常用抗高血压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3)抗心绞痛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及用药护理

(4)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5)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熟悉

(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常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

(3)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3.了解

其它利尿药、脱水药的特点

能力要求

1.初步具有运用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用药情况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能力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呋塞米的利尿作用;在实训室进行仿真实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讨论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

12

5

 

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甲状腺激素类药和抗甲状腺药

3.降血糖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3)胰岛素的常用制剂、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熟悉

(1)碘和碘化物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2)磺酰脲类、双胍类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了解

(1)盐皮质激素类药物、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的用途

(2)甲状腺激素类药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3)其他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能力要求

1.初步具有运用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对临床用药情况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能力

素质要求

1.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内分泌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 在实训室进行仿真实训,通过案例分析,分组模拟讨论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和糖尿病病人的用药护理

 

6

6

 

1.抗变态反应药物

2.治疗呼系统疾病药物

3.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药物

4.治疗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药物

5.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的平喘作用、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硫酸镁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维生素K、肝素、铁制剂、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缩宫素、麦角新碱的药理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熟悉

(1)常用H1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异丙托溴铵、色甘酸钠的平喘作用特点及用途

(3)可待因的镇咳作用特点及用途

(4)氢氧化铝、枸橼酸铋钾、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的特点

(5)其他治疗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药物的特点

3.了解

(1)祛痰药及其他镇咳药的作用及应用

(2)助消化药、止泻药等药物的特点

(3)其他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子宫平滑肌抑制药的药理特点

能力要求

1.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护理宣教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血液系统及内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8

7

 

1.化疗药物概论

2.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5.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6.化学合成抗菌药

7.抗恶性肿瘤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化学治疗药物的常用术语、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药理作用、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用途及不良反应

(4)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5)异烟肼、利福平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

2.熟悉

(1)细菌耐药性的概念、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2)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及用途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及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用途

(4)四环素类的药理作用、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6)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及磺胺类药物

(7)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的作用、特点、用途

(8)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9)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了解

(1)机体、病原体与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2)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3)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4)硝基呋喃类、甲氧苄啶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5)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的用途

能力要求

1.初步具有运用抗菌药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抗菌药临床用药情况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展示、视频演示,开展课堂讨论,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观察注射剂的配伍变化,消毒防腐药的应用

1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健康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展示、视频演示、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及相关网络资源等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内容,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套试题分A、B两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实践技能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取考题(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并考核情感态度以及职业素质等,以实训报告为辅。

考核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分

30分

50分

考核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并适当考虑情感态度以及职业素质等因素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论述题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网络资源及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参照实验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教材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符合现代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的需求。

2.教材内容表达要简洁、实用,贴近临床,与实际应用接轨。

3.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版式灵活,同时附带课程相关视频及实验素材等资料。

4.教材每章节适当添加附录内容如临床常规用药及其剂量;章节相关历史典故、临床经典用药案例或经典用药实践。

5.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建议:为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教师应主动搜集案例,自主建立案例资源库,同时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电子教案、试题库、仿真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幕课、微课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2-12 《中医养生保健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殷华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医养生保健学》是健康管理的专业技能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一门课程先修课程包括预防医学、管理学基础、中医学概论、人际沟通与交往、健康评估、健康保险学、营养与膳食等,同步课程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健康管理学等,后续课程为实习前综合实训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原则,掌握常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能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为养生对象实施养生保健指导,为今后的老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本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发展概况。

2.熟悉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方法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制定养生计划和有效解决养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2.能够独立执导养生保健工作。

3.能够做到慎独和善于学习。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

2.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勇于为养生工作奉献精神。

4.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基本理论篇

1.绪论

2.发展概况

3.基本理论

知识要求

1.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观点

2.熟悉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概念,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代表医家及其养生观点,中医生命观的内容

3.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意义

能力要求

1.能够理解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2.能够说出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代表医家及其养生观点

3.正确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观点

素质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中医养生保健观念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3.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点与原则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的意识

6

2

基本方法篇

1.调神养生保健

2.睡眠养生保健

3.饮食养生保健

4.药膳养生保健

5.排毒养生保健

6.环境养生保健

7.四时养生保健

8.运动养生保健

9.经络养生保健

10.推拿养生保健

11.脊柱养生保健

12.体质养生保健

13.房事养生保健

14.休闲养生保健

15.足浴养生保健

知识要求

1.掌握调神的含义,子午睡眠养生保健的内容饮食的原则饮食的科学配伍和宜忌,药膳养生保健的原则,药膳的选择配伍、食饵的含义和特征,四时养生保健、运动养生保健和休闲养生保健原则经络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体质三个关键问题,房事养生保健的原则和禁忌

2.熟悉调神养生保健法,睡眠的时间和环境,失眠的预防与调摄方法,熟悉发汗排毒和吐气排毒、二便排毒和刮痧排毒养生保健方法,四时养生保健的方法行走养生保健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易筋经的养生保健特点经络养生保作用,灸法、经络拍打、经络按摩拔罐帖和子午流注的养生保健方法,推拿养生保健的基本手法,头面部和躯干部、四肢部养生保健的操作方法,颈椎和腰椎养生保健的方法,各种体质的养生保健方法养生保健的正确方法休闲养生保健的方法,足部的反射区、足浴手法

能力要求

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对不同人群进行各类养生保健方法的指导

素质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科学的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培养勇于为养生工作奉献精神

4.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养生保健方法的具体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运用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8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临床案例、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引导和组织学生展开必要的课堂讨论,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可通过教师指导练习开展,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成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并给学生合理的评价。注意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努力把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践技能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20%

实践技能成绩3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技能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整体考核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吕立江、 邰先桃主编的《中医养生保健学》第1版。教材编写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重视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广泛性,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13《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温暖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营养与膳食》是三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研究食物与人体健康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主要介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人体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对营养的要求,以及我国的营养政策等内容。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健康保险学、健康评估、基础医学概论、药理学、中医学概论,同步课程包括健康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熟悉了解营养学基础知识,为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结合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参考中国人膳食指南,针对不同人群存在的营养问题,指导人群注意食品安全,选择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避免因不合理膳食导致的各种慢性疾病,并开展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咨询、社区宣传教育和营养干预多项工作。使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和甘于奉献的职业美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代谢的基本理论。

2.理解合理营养的卫生要求与膳食要求。

3.掌握不同生理与病理情况的营养要求。

4.掌握常见疾病的膳食指导。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从事营养咨询、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

2.能够根据不同人群实际情况做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

3.能够胜任营养与膳食配餐的一般工作。

4.具有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

2.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3.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四、参考学时

36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

1

课程认知

1.蛋白质认知

2.脂类认知

3.碳水化合物认知

4.矿物质认知

5.维生素认知

6.水和膳食纤维认知

 

 

知识要求

1.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人体的需要量和供给量;掌握脂类的营养学意义;脂类的来源及供给量;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人体需要量和供给量;掌握钙、铁、锌、铁、硒的主要生理功能,缺乏原因与缺乏症、食物来源;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或过多症及食物来源;掌握水和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食物来源及摄入量;

2.熟悉脂类的组成及脂肪酸的种类;熟悉碳水化合物的概述;熟悉磷、镁、铜等的主要生理功能,缺乏原因与缺乏症、食物来源;熟悉维生素的种类及各种维生素的特性;

3.了解氮平衡,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了解脂肪的代谢途径;了解膳食营养的评价;了解矿物质的分类与共性;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供给量标准;了解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能力要求

能够认知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人体需要量和供给量。

素质要求

1.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

2.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3.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重视能力的培养

4

2

认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1.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认知

2.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认知

 

 

知识要求

1.掌握谷类食品的营养素组成特点及营养价值,大豆的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素;掌握奶类的营养价值;

2.熟悉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熟悉畜类、禽类、鱼类、蛋类的营养价值;

3.了解野菜、野果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加工烹调对蔬菜、水果营养价值的影响;了解储存和加工对奶及奶制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能力要求

能对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有正确认知。

素质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2.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突出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演、练习等方式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技能培养方向转变

4

3

预防食品污染及中毒

1.预防食品污染

2.预防食品中毒

3.食品管理卫生

 

 

 

 

知识要求

1.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防止方法;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分类;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管理;

2.熟悉真菌与真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熟悉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中毒表现级预防措施;熟悉植物性食品食品卫生管理;

3.了解食品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及预防措施;了解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及化学性食物中毒;了解罐头冷饮食品卫生管理。

能力要求

1.具有鉴别食物腐败变质及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的能力;

2.学会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及化学性食物中毒。

素质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2.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4

4

指导

居民合理膳食

 

1.膳食结构认知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认知

4.确定能量需要量

5.老年人营养与膳食

知识要求

1.掌握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掌握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掌握机体能量消耗;

2.熟悉理解营养素供给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含四项内容;熟悉能量需要量的确定;了解世界膳食结构类型;了解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内容;了解能量单位、能量系数、能量分配来源。

能力要求

1.能够分析居民膳食结构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2.具备计算机体呢能量消耗的能力。

素质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2.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6

5

营养调查与评价

 

1.膳食调查与评价

2.体格测量

3.实验室及临床检查

 

知识要求

1.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膳食调查结果评价;掌握体格测量的评价;掌握营养缺乏病的常见体征;

2.了解体格常用测量指标及方法;了解实验室检测常用指标。

能力要求

具备膳食调查与评价的能力;

能够识别营养缺乏病的常见体征。

素质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2.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突出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演、练习等方式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技能培养方向转变

6

6

 

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

 

1.按照营养成分计算法编制食谱

2.按照食物交换份法编制食谱

 

 

知识要求

掌握按照营养成分计算法编制食谱的步骤;掌握按照食物交换份法编制食谱的方法。

能力要求

具备编制食谱的能力。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突出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演、练习等方式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技能培养方向转变

6

7

常见慢性疾病与膳食指导

 

1.肥胖人群的膳食指导

2.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指导

3.骨质疏松症的膳食指导

4.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膳食指导

5.肿瘤患者的膳食指导

知识要求

1.掌握肥胖的概念及判定方法、标准;肥胖者的合理膳食;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合理膳食;掌握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膳食预防原则;掌握膳食对肿瘤的影响因素;

2.熟悉肥胖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熟悉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有关的膳食因素;熟悉预防肿瘤的膳食原则;

3.了解骨质疏松症与膳食营养因素的关系。

掌握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指导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肿瘤患者的膳食指导。

素质要求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热爱本职工作。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营养与膳食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张金梅主编的《营养与膳食》第2版。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健康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14《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教研室

  (七)编制者:王杰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康复医学》是我校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康复医学与保健、预防、临床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它是研究多种疾病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科学。康复医学不仅强调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而且要促进其心理、情绪、精神、社交能力等的全面康复,使之重返家庭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理解和掌握康复医学知识,将为后续临床实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康复与疗养医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先修课程为基础医学概论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后续健康管理专业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阐述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能够说出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机构组成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说出残疾的概念、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康复医疗常规工作的内容架构。

2.能够阐述职业康复的概念、职业能力测定、职业性质分析、职业咨询和职前训练。  

3.能够说出常见疾病康复的评定内容、康复治疗的分期及特点,阐述康复治疗的措施。例如脑卒中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小儿脑瘫的康复、心血管损伤的康复、糖尿病的康复、呼吸系统的康复、感官残疾的康复、烧伤的康复、骨关节疾病的康复等内容。

4.能够说出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及技术水平管理、临床上心理管理、作息时间管理、康复护理环境;阐述康复护理的概念、特点、原则及内容,心理护理的原则、方法,质量安全管理,脑卒中的定义、康复护理目的及内容;使用轮椅、拐杖,使用皮肤护理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完成体位及其转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学员能够阐述常见病、多发病的物理治疗与康复治疗技术。通过课内外研讨、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会常用康复评定方法和常用治疗技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结和课后复习,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一反三。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络查阅相关的信息等途径,能够学习本学科的新进展。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员、学员的双边互动,在学习、实训过程中养成观察、发现、引申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国防现代建设、祖国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2.养成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正确和积极的伦理、法律、职业态度和健康观念等人文素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4.树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养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其他课程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康复医学概论

1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 理疗学与康复医学发展简史

3. 残疾学康复护理的原则

4. 康复医疗机构及组成人员

5. 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6. 职业疗法

知识要求

1.能够阐述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能够说出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机构组成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

3.说出残疾的概念、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

4.能够举例说明康复医疗常规工作的内容架构

5.能够阐述职业康复的概念、职业能力测定、职业性质分析、职业咨询和职前训练。

能力要求

1.具备康复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康复工作者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康复基本概念、职能、基本原理与原则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康复治疗师的意识

6

2

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1. 脑卒中的康复

2.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3. 颈椎病

4. 小儿脑瘫的康复

5. 脊髓损伤的康复

7. 腰椎间盘突出

8. 肩关节周围炎

9. 糖尿病的康复

10.慢阻肺的康复

11.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12.心脏病患者的康复

13.恶性肿瘤的康复

14.各种并发症的康复

15.烧伤的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肩关节周围炎、糖尿病、慢阻肺、关节置换术后、心脏病、恶性肿瘤、烧伤、各种并发症的康复措施。

2. 熟悉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肩关节周围炎、糖尿病、慢阻肺、关节置换术后、心脏病、恶性肿瘤、烧伤、各种并发症主要功能障碍的评定。

能力要求

1、掌握各个系统疾病的概述、临床特点。

2、熟悉康复锻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掌握各个疾病的康复治疗原则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疾病的康复技术。

36

3

康复护理

1. 康复护理概述

2. 康复护理技术

3. 康复护理管理4.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知识要求

1.能够说出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及技术水平管理、临床上心理管理、作息时间管理、康复护理环境;

2.阐述康复护理的概念、特点、原则及内容,心理护理的原则、方法,质量安全管理,脑卒中的定义、康复护理目的及内容;

3.使用轮椅、拐杖,使用皮肤护理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完成体位及其转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能力要求

1.能够单独的实施各类疾病的康复护理。

2.能够明确的诊断对病人进行康复功能评定

3.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及与康复医师的配合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疾病的康复护理技术。

2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康复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实训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康复技术的操作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纪树荣主编的《康复医学》第2版。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15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于海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社区护理学》是健康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人际沟通、基础医学概论、医学检验技术、营养与膳食、心理健康与维护、健康保险学、健康评估、药理学、中医学概论等,同步课程包括健康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实习前综合实训等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社区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熟悉社区、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具备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护理服务能力,分别从社区、家庭、个人三种不同的范畴进行护理服务。树立“以人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家庭护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和方法。

3.掌握不同人群(儿童、妇女和中老年人)社区保健护理工作要点。

4.掌握慢性病和传染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护理要点

5.掌握康复、社区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

6.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护士的角色、任务和工作方法。

7.熟悉社区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和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8.熟悉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技巧。

9.熟悉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社区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的三级预防。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团结协作,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具有社区健康评估和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管理的能力。

3.具有对社区不同人群开展卫生保健及社区常见慢性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能力。

4.具有家庭访视与评估、新生儿和产妇家庭访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群体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

2.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实现传统护理的理念和职责向群体转变;

3.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5.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概述篇

1.社区

2.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

3.社区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及社区要素、社区护理、初级卫生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概念。

2.熟悉社区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对象,社区护理特

征与发展。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活动.

2.具有与社区居民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和解决社区护理中的问题的素质。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区及社区要素、社区护理、初级卫生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概念等基本知识。

2

2

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篇

1.预测与决策

2.计划

3.目标与目标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护理的评估内容;评估时收集资料的方法;确

定诊断优先顺序的标准

2.熟悉社区护理诊断的形成;社区护理目标、社区护理实施计划的制定、社区护理评价计划的制定;社区护理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社区健康护理。

2.具有关注社区整体健康的观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具有与社区居民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和解决社区护理中的问题的素质。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护理程序用于社区护理,进行社区健康护理,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和解决社区护理中的问题的素质。

2

3

社区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

1.社区预防与保健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2.社区健康检查方法与社区卫生服务常用的评价指标

3.社区健康档案

4.社区健康教育及程序

5.社区健康促进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预防与保健的内容和策略、社区健康档案的种类和内容。

2.掌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社区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健康促进的领域。

3.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常用的评价指标、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保管和利用

4.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响应、报告制度,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

5.熟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区别。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疾病三级预防策略,对人群进行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

2.能运用健康教育的各种方法,制订一份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

素质要求

1.具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辖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预防保健服务。

2.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培养组织协调能力,能与社区居民进行良好的沟通。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预防与保健的内容和策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社区健康教育的程序等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及组织协调能力。

6

4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与护理

1.概述

2.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前管理

3.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应对

4.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知识要求

1.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分级、预检分诊和救护。

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响应、报告制度,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

能力要求

能快速、正确应用START流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灾者进行预检分诊和救助。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观念,以及快速反应、救助的素质。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分级、预检分诊和救护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观念,以及快速反应、救助的素质。

2

5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篇

1.家庭

2.家庭健康

3.家庭健康评估

4.家庭健康护理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家庭、家庭护理、家庭访视及居家护理的定义;家庭护理诊断的步骤及家庭护理实施评价方法;家庭访视的类型

及对象、家庭访视的程序。

2.熟悉家庭功能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与发展任务;居家护理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对象;家庭护理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结合案例,对家庭进行健康评估、诊断及计划,并对问题家庭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要求

具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理念,同时学会团队精神、人际沟通技巧、独立解决问题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

使学生掌握家庭、家庭护理、家庭访视及居家护理的定义;家庭护理诊断的步骤及家庭护理实施评价方法;家庭访视的程序,以培养学生具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理念,同时学会团队精神、人际沟通技巧、独立解决问题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4

6

社区健康与疾病管理篇

1.社区健康管理和亚健康人群的管理与护理

2.慢性病及传染病的社区预防与管理

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管理、亚健康和健康危险因素的定义

2.掌握慢性病概念及危险因素、传染病概念及其分类报告

管理制度。

3.熟悉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基本步骤以及亚健康人群评估方法和保健措施。

4.熟悉慢性病社区管理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能力要求

1.能够正确运用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对社区个体和群体进行健康评价。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

素质要求

1.具有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关注社区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

2.对慢性病与传染病管理具有以预防为主的职业意识。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健康管理、亚健康和健康危险因素的定义;慢性病概念及危险因素、传染病概念及其分类报告管理制度。

以培养学生具有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对慢性病与传染病管理具有以预防为主的职业意识。

6

7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与护理篇

1.社区儿童保健与护理

2.社区妇女保健与护理

3.社区老年人全保健与护理

10.社区康复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社区儿童保健、学校健康教育等概念。

2.掌握妇女保健工作的涵义、孕期健康管理、产后家庭访视及保健指导、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等。

3.掌握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念、老年人的健康特点及保健指导、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临终患者的护理。

4.熟悉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健康监测内容、儿童各期的保健与护理以及学校卫生保健的工作内容。

5.熟悉妇女保健的基本任务、疾病普查及保健指导。

6.熟悉临终关怀的原则、服务理念及临终患者家属的健康维护内容。

能力要求

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儿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2.学会孕期产前检查与保健指导技能、产褥期家庭访视及指导技能。

3.能正确运用所学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实施护理。

素质要求

1.具有理解儿童的爱心、耐心,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预防儿童问题发生的敏锐观察力。

2.具有爱心、细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具有尊老爱老观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社区儿童保健、学校健康教育、妇女保健工作的涵义、孕期健康管理、及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念、老年人的健康特点及保健指导、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临终患者的护理等知识点,以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儿童的爱心、耐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尊老爱老观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6

8

社区康复护理篇

1.社区康复概述

2.社区康

复护理的

工作内容

3.社区常见伤、残、精神疾病社区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社区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

2.熟悉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社区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的三级预防。

能力要求

能正确运用社区常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社区常见伤残及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

素质要求

具有关爱残疾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掌握康复、社区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等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具有关爱残疾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姜丽萍主编的《社区护理学》第3版。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特点,结合社区护理发展需要,考虑到健康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16《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五)所属部系: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外科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祖国胜 宋琦 宋伟 王洪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关于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是高职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助产护理岗位工作特点,参照护士任职资格要求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而设。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同步课程包括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五官护理等,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训练急救、危重症监护的基本技能,可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它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

2.掌握各科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和抢救措施

   3.熟悉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病机制

4.了解国内外常用急救技术新进展等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急危重症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高效的整体护理

2.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的操作流程,并能够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正确的采取急救技术;急救仪器使用后,学生能够进行常规的消毒、维护和保养

 3.能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配合抢救和监护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生命至上”、“时间就是生命” 的抢救观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和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设计

参考

课时

1

绪论

1.概述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与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简史、急危重症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能力要求

具备“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

素质要求

关心、体贴、理解病人,能给予患者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救护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2

院前

急救

1.概述

2.院前急救护理

3.灾难救护

知识要求

1.掌握院前急救的特点、救护原则及灾难院前急救的救护药店

2.熟悉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

能力要求

能够正确分检并标记灾害之后的各类伤员,掌握初步的急救能力

素质要求

尊重患者,并能够与患者有效沟通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3

急诊科

管理

1.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2.急诊科管理

3.急诊分诊

知识要求

1.掌握急救绿色通道概念、急诊分诊概念、急诊分诊程序

2.熟悉急诊科的任务和特点、急诊科的人员编制、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要求、急诊护理评估

3.了解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急救绿色通道的运作程序、急诊护士的素质要求、急诊工作质量要求

能力要求

了解急诊科的布局、配置特点,初步掌握急诊分诊的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4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

1.概述

2.ICU的设置与管理

3.ICU的感染管理与控制

知识要求

1.掌握 ICU的任务、收治原则和收治对象;ICU感染的原因、管理措施

2.熟悉ICU的模式、ICU设置与管理要求

3.了解 ICU的人员组成、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感染控制措施

能力要求

掌握ICU感染管理与控制的意义,了解ICU的设置与管理

素质要求

尊重患者的隐私,能够在身心多方面保护患者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5

心搏骤停 与心肺脑复苏

1.心搏骤停

2.心肺脑复苏

知识要求

1.掌握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的概念

2.熟悉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

3.了解心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的最新进展

能力要求

能够按照要求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抢救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善于思考、反应敏捷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6

6

多器官 功能 障碍综合征

1.概述

2.病情评估

3.救治与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特征、救治与护理

2.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病情评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概念

3.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具有初步判断各器官功能状况的能力,并配合医生进行正确的治疗操作

素质要求

尊重患者,理解患者,能够有效沟通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7

急性中毒的救护

1.概述

2.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护理

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

4.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护理

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急性中毒的概念 、各种常见中毒的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2.熟悉各种常见中毒的病情评估

3.了解各种常见中毒的中毒机制

能力要求

掌握常见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特效解毒药物的使用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6

8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

1.中暑

2.淹溺

3.电击伤

知识要求

1.掌握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概念、救治原则和护理原则

2.熟悉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情评估

3.了解中暑、淹溺、电击伤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具有在现场 正确处理中暑、淹溺、点击伤患者的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争分夺秒的抢救意识和反应敏捷、动作迅速的能力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4

9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1.概述

2.营养支持方式

知识要求

1.掌握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2.熟悉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3.了解危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

能力要求

具有对营养状态不佳患者选择正确营养支持方式并做好相应护理的能力

素质要求

仔细认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能够对患者展开恰当的人文关怀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4

10

常用救护技术

1.人工气道的建立

2.气道异物清除术

3.体外非同步电除颤术

4.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常用救护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2.掌握各种常用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

能够对用各种常用急救技术对患者展开抢救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4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助产护理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见习和实习医院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参观、上机操作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观察、操作和沟通能力。结合学生的特点,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1)多媒体教学: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形象化较强的课程,理论授课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授课过程中,结合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教师模型演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2)仿真模拟教学法:实训室环境和设备模拟医院的急危重症环境,相关实践操作讲授、示教、观看录像后,学生即分组模拟练习,使急危重症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

3)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授课提炼重点,根据授课内容与学生互动,进行角色扮演和医院情景演练,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护理精神,从生理到病理、从正常到异常,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问题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促进思维。

5)案例分析:贴近临床,通过病案,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病情。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去接受新知识后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材、教辅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教授理论课及病例分析。

2)利用实训中心、见习和实习医院、课岗结合医院和卫校,实现实训课的仿真实训,课岗结合见习、顶岗实习,完成实训课任务。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根据培养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评价方法

1.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性考核2种,过程性考核成绩由平日表现成绩、实践技能(实验实训)考核成绩组成;终结性考核成绩采用期终笔试成绩。平日表现成绩占20%,由随堂测验、提问、作业、考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人文素养等构成,由任课教师根据构成要素自行评定;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占30%,由实验实训态度、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实验实训报告成绩、实验实训单项或整体考核等构成(各小项所占比例:实验实训态度15%,实验实训报告成绩25%,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及考核60%,在课程实验实训项目结束后,根据每个实验实训项目考核的成绩进行平均,得到该学生该门课程实验实训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50%。

   2.顶岗实习学生成绩采用出科考核的形式,出科考核由所在科室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实习的所有科室出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为顶岗实习成绩。

3.毕业考核成绩评定由两部分组成,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占70%,实习日志填写和上交情况占3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实物及教具模型。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紧密结合助产急诊、ICU护士岗位的需求,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教材内容表达必须精练、准确、科学,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内容组织以适度够用、规范合理为原则,以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组织教学。

3.教材配图尽量以实物照片、操作照片等,形象生动。

4.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5.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购买、院企合作、自主研发等多种形式,创作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影像资料、电子教案、试题库、仿真软件等教学资源。

(六)其他

建议任课教师根据学院及各部系教学安排,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该课程标准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以便将来进一步地修改更新,使之日臻完善。

 


2-17《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三学年 第六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贾珍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毕业顶岗实习》是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培养技能型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完社会学基础、预防医学、管理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心理健康与维护、健康管理学、健康保险学、基础医学概论、健康评估、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顶岗实习,既是对这些理论课程的总结和有效实践,也为后续学生毕业后上岗奠定基础。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管理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服务对象健康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应用正确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能够根据服务对象正确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正确准备实施具体实施方案;能够观察服务对象情况,合理安排促进措施;能够准确预测服务对象患病风险;能够准确应用措施降低服务对象患病风险

2.能够应用工作程序,实施个体化服务;能够正确区分医嘱的准确性;能够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病情;能够阅读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能够帮助服务对象认识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能够进行心理、社会状况评估;能与医生、护士及职能部门、医技科室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3.能够进行服务对象交流及安全管理;能够准确应用个体专人健康管理技术;能够配合服务对象完成健康状况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预防和维护;能够书写各种表格记录。

4.能够为各期儿童及其家长实施保健指导;能够为孕期、产褥期、围绝经期女性开展保健指导;能够为老年人开展保健指导;能够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及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5.掌握健康管理行业、产业的有关政策、法规。

6.掌握预防医学、人际沟通与交往、心理健康与维护、管理学、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应用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人们遇到的健康问题的能力。

2.具有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的能力。

3.具有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教育和推广的能力。

4.具备初步的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5.具备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等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要。

7.具有较强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开发拓展创新能力。

8.具有较强的语言逻辑性,优秀的决策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富于实干、勇于创新。

2.具有“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用心服务、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热爱健康管理事业,能脚踏实地的工作。

3.诚实守信,能够吃苦耐劳。

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参考学时

    600学时

五、课程学分

    20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健康评估

1.健康教育2.健康促进

3.风险评估

知识要求

1.掌握对患者评估的正确方法

2.熟悉健康评估的方法,能对服务对象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

3.掌握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方法并进行健康维护的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的能力

2.具备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等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仁爱、奉献、慎独、严谨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1.采用“一对一”带教或分小组专职带教形式;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照健康评估项目、任务实施

2.专家讲座

 

150

2

健康管理

1.残疾管理

2.灾难性病伤管理

3.需求管理

4.心理支持

5.沟通协调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等相关基本知识

2.掌握具有健康管理机构依法管理所必需的政策法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人们遇到的健康问题的能力

2.具有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的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的职业道德;热爱健康管理事业;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服务对象

1.采用“一对一”带教或分小组专职带教形式;按照健康管理项目实施

2.专家讲座

 

150

3

健康保险

1.健康管理服务

2.健康管理营销

 

知识要求

1.掌握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2.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口头阐述及流利的文字表达能力。

4.能够书写各种表格记录

能力要求

1.能够进行访视及心理疏导

2.能够进行服务对象交流及安全管理

3.具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的职业道德;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服务对象;具有高度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

1.采用“一对一”带教或分小组专职带教形式;按照健康保险项目任务实施

2.专家讲座

 

150

4

社区服务

1.疾病预防和保健

2.疾病护理和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服务对象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2.掌握社区服务对象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并熟练运用处理措施

能力要求

1.能用所学的知识对社区服务对象的健康和疾病状态做出基本判断

2.能对社区服务对象常见疾病提出防治措施,并能实施健康教育

素质要求

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品德;具备良好的举止、态度、沟通能力和职业情感

1.采用“一对一”带教或分小组专职带教形式;按照社区服务项目任务实施

2.专家讲座

 

150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最好采取一对一带教或专职带教形式。

2.定期举行多媒体教学讲座。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3.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确定健康管理专业岗位为实习内容和目标。通过到医疗服务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及社区工作实践,将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直观性、真实性调动学生的兴趣,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实践提炼知识,凝练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评价方法

1.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顶岗实践表现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3.结合健康管理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文、沟通、合作、应急等综合职业能力。

4.顶岗实习学生成绩采用出科考核的形式,出科考核由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成绩,按成绩等级分为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0-59)五个等级。实习的所有科室出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为顶岗实习成绩。

   (三)教学条件

1.选择在条件较好、实训项目齐全、实习指导老师技能全面的机构进行,实习基地需提供必须的实习岗位。

2.实习基地要求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机构、教学机构,分别负责日常纪律教育和管理等。

(四)教材编选

   1.组织实习基地一线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团队,开发和编写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习大纲和实践教学内容。

 2.教材应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想,符合知识内容和技能内容的要求。通过各种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素质。


2018级健康管理专业(阳光健康管理学院--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方案

(普通高职、对口高职)

第一部分  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健康管理

二、专业代码

620801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我院与阳光保险集团合作,以培养阳光医疗、健康和养老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成立阳光健康管理学院。主要采用“工学结合”模式、“订单”培养方式。旨在为阳光保险集团下设的阳光融和医院、阳光颐和(北京)养老有限公司等医疗养老机构输送人才。

1、根据阳光医疗、养老、健康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采用阳光融和、颐和订单培养的模式,由阳光健康管理公司对人才进行对接输送。

2、学生入学后,与学生签订就业安置协议,学生理论学习、见习、实训、实习结束时,学院与阳光健康管理公司共同对学生的各项情况进行鉴定。凡实习鉴定合格并取得毕业证的学生,如符合阳光健康管理公司的录用条件而学生也自愿留下的,阳光健康管理公司可与该学生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3、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从事健康管理策划指导与人群保健等专业领域。

六、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掌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临床医学及社区管理等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备能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具备健康管理师的职业道德、伦理素养,以培养阳光医疗、健康和养老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培养原则,以专业特色为龙头,以创新课程为驱动,建立以“综合能力为本”的教育模式,凸显“阳光文化渗透、服务应用”为主题的教学特色,打造阳光特色人才培养体系。采用“订单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国内外学习交流”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实现“教、学、练、做”为一体,为阳光打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同时也为其他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养生会所、养老机构等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七、培养规格

(一)知识要求

掌握具有健康管理机构依法管理所必需的政策法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等相关基本知识;

掌握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掌握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方法并进行健康维护的基本知识;

具有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

具有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口头阐述及流利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能力要求

具有应用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人们遇到的健康问题的能力。

具有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的能力。

具有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教育和推广的能力。

具备初步的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具备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等能力。

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要。

具有较强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开发拓展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逻辑性,优秀的决策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素质结构

具有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热爱劳动、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富于实干、勇于创新。

具有“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用心服务、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热爱健康管理事业,能脚踏实地的工作。

诚实守信,能够吃苦耐劳。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八、职业证书

职业资格名称

职业资格等级

职业资格颁证单位

健康管理师

初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九、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主要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支撑课程模块

健康

评估

健康教育

能够应用正确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

 

基础医学概论

临床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

心理健康与维护

中医临床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

 

能够根据服务对象正确实施

能够进行健康宣教

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服务态度

健康促进

能够正确准备实施,具有具体实施方案

能够应用量表、进行检查指导

能够观察服务对象情况,合理安排促进措施

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风险评估

能够准确预测服务对象患病风险

能够准确应用措施降低服务对象患病风险

能够准备各种措施

能够协助他人配合实施

能够进行风险观察及分析

团队协作能力

健康

管理

残疾管理

能够以人为本、关怀照顾

健康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

社会学基础

营养与膳食

药理学

中药学

健康保险学

人际沟通

卫生法学

能够维护生命尊严及生命伦理

能够进行医疗护理帮助

能够应用工作程序,实施个体化服务

灾难性病伤管理

能够正确区分医嘱的准确性

能够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病情

能够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能够阅读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能够进行病情管理、疾病预防与应用各种物品及药品

需求管理

能够帮助服务对象认识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能够帮助服务对象确定存在的护理问题

能够进行健康教育、康复保健

心理支持

能够进行心理、社会状况评估

能够识别服务对象心理、社会健康问题

能够针对各种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护理

沟通协调

群体、个体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能够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及社会支持

能与医生、护士及职能部门、医技科室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健康

保险

健康管理服务

能够进行访视及心理疏导

健康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

社会学基础

营养与膳食

药理学

中药学

健康保险学

人际沟通

卫生法学

 

能够进行服务对象交流及安全管理

能够准备各种管理措施及辅助措施

能够管理群体与个体的健康能力

具有高度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

健康管理营销

能够准确应用个体专人健康管理技术

能够配置各种措施

能够配合服务对象完成健康状况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预防和维护

能够书写各种表格记录

具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

具有高度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

社区

服务

疾病预防和保健

能够运用健康教育等方式预防社区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社区护理

 

能够为各期儿童及其家长实施保健指导

能够为孕期、产褥期、围绝经期女性开展保健指导

能够为老年人开展保健指导

具有预防保健意识

具有关爱妇女、儿童、老年人的品德

具有与社区不同人群有效沟通的能力

疾病护理和康复

能够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及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能够为社区伤残患者实施康复护理

能够指导社区及家庭创建无障碍环境

具有关爱伤残人士的品德

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十、课程结构框架

职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通过校内理论授课和实训,校外社会实践、行业及企业实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由基础到专业、技能培养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实现理论、实践教学的系统化设计。

(一)课程体系结构图


 


(二)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以学校仿真环境和真实环境为依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开展课程教学、仿真实训和临床实习。技能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仿真实训到行业机构实习,在不断深入的职业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三)素质教育体系

针对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构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将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

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1.第一课堂:一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两课)教学,发挥两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二是通过人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增强学生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三是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会从事本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

2.第二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和各种活动,如操作技能大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社区实践等,增强学生投身健康管理事业的信念。

3.职场环境:通过与合作单位社会实践和医院见习、实习,理解本专业职业内涵和岗位素质要求,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十一、教学安排表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

内容

周数

学年

教学(含理实一体教学

及专门化集中实训)

复习

考试

机动

假期

全年

周数

36

2

2

12

52

36

2

2

12

52

38(其中,毕业顶岗实习20周)

1

1

5

45

(二)教学进程

课程类别

序号

课 程

学分

按学期分配

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试

考查

总计

理论

实践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16

18

18

16

18

20

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1

48

38

10

3

顶岗实习20周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2

64

56

8

4(1-16W)

3

英语

6

1

2.3

104

82

22

2

2

2

4

计算机文化基础

4

2

72

36

36

4

5

体育

6

1.2.3

104

6

98

2

2

2

6

职业生涯规划

1

1

16

16

0

1

7

创新创业教育

1

3

18

18

0

1

8

中国传统文化

1

2

18

14

4

1

9

美育

1

2

18

14

4

1

10

军事理论

2

4

32

32

0

2

11

军事技能

2

1

84

8

76

2W

12

势与政策(阳光健康管理)

1

1.2.3.4

32

32

0

2*4

2*4

2*4

2*4

13

党史国史

1

3

12

12

0

1

14

语文与普通话

2

4

32

28

4

2

15

心理健康

2

4

32

28

4

2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23.2%)

37

686

420

266

8

14

6

6

0

公共选修课程

1

公共选修课(后附表)

8

144

144

0

4

4

小计(占总课时比例4.87%.)

8

144

144

0

4

4

专业基础课程

1

预防医学

6

1

96

78

18

6

2

社会学基础

2

1

32

24

8

2

3

管理学基础

4

1

64

46

18

4

4

人际沟通与交往

2

4

32

20

12

2

小计(占总学时7.58%)

14

224

168

56

12

0

0

2

0

专业(技能)课程

1

健康管理学

4

4

64

40

24

4

2

健康保险学

4

3

72

48

24

4

3

基础医学概论

6

1

96

66

30

6

4

健康评估

4

2

72

50

22

4

5

临床医学概论

4

3

108

78

30

6

6

药理学

4

2

72

56

16

4

7

中医养生保健学

4

4

64

50

14

4

8

营养与膳食

2

3

36

24

12

2

9

康复医学

4

4

64

34

30

4

10

社区护理

2

4

32

22

10

2

11

急危重症护理学

2

4

32

22

10

2

12

阳光健康文化实训

2

4

60

4

56

2周

13

顶岗实习

20

6

600

0

600

小计(占总学时49.9%)

68

1476

538

938

6

8

12

16

0

专业选修课程

1

社会福利服务

2

5

36

26

10

2

2

流行病学

2

5

36

26

10

2

3

卫生法学

2

5

36

10

26

2

4

医学信息学基础

2

5

36

10

26

2

5

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

6

5

108

94

14

6

6

运动医学

2

5

36

24

12

2

7

食品安全卫生

2

5

36

26

10

2

8

常用护理技术

4

5

72

48

24

4

小计(占总学时13.4%)

22

396

264

132

0

0

0

0

22

其他

1

社会实践

1

3

30

0

30

暑假进行1周

小计(占总学时1.01%)

30

30

0

30

0

0

0

0

0

总学分数、总学时数、周学时数

179

2956

1534

1422

26

26

22

24

22

毕业考试

课程

 

理论综合考核

必修课

每学期开课门数

10

10

9

11

8

综合能力考核

每学期考试门数

4

2

2

3

0

每学期考查门数

6

8

7

8

8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

学分

考核形式

学时数

开设学期

考试

考查

2学期

3学期

1

普通话

2

36

2

2

2

职业人文基础

2

36

2

2

3

大学生心理健康

2

36

2

2

4

弟子规

2

36

2

2

5

英语听说

2

36

2

2

6

创新创业教育

2

36

2

2

7

美育

2

36

2

2

8

女子防身术

2

36

2

2

9

羽毛球基本技术

2

36

2

2

10

中国通史

2

36

2

2

11

信息检索与网络资源利用

2

36

2

2

12

药物与生活

2

36

2

2

13

书法

2

36

2

2

14

当代流行音乐赏析

2

36

2

2

15

营养与形体塑造

2

36

2

2

16

影视鉴赏

2

36

2

2

17

花卉与生活

2

36

2

2

18

马克思主义原理

2

36

2

2

19

篮球

2

36

2

2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

2

21

中华诗词之美

2

36

2

2

22

四大名著鉴赏

2

36

2

2

23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2

36

2

2

24

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2

36

2

2

25

专业论文写作

2

36

2

2

26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2

36

2

2

27

美学原理

2

36

2

2

28

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

2

36

2

2

29

中华民族精神

2

36

2

2

30

大学生职业规划系列讲座

2

36

2

2

31

礼仪与社交

2

36

2

2

32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调试

2

36

2

2

33

茶与人生

2

36

2

2

34

视觉文化与媒体素养

2

36

2

2

35

女子防身术

2

36

2

2

36

服饰搭配与职业妆容

2

36

2

2

37

中国饮食文化

2

36

2

2

38

健美操

2

36

2

2

39

医学信息素养与实践

2

36

2

2

40

医学信息学

2

36

2

2

41

创意与生活

2

36

2

2

42

饮食与健康

2

36

2

2

43

大学生恋爱观

2

36

2

2

44

个人形象设计

2

36

2

2

45

市场营销学

2

36

2

2

46

公共关系实务

2

36

2

2

附:公共选修课教学进程表

说明:公共选修课安排在2、3学期,每学期从中选课2门,计4学分,共计8个学分。

十二、教学建议

  根据不同的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见习和实习机构(企业)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

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应充分体现本专业特色,结合学生的特点,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推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使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1.教学评价

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全程性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注重实践教学考核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把对能力的考核作为考试的重点。

1)突出过程与阶段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作业、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课程综合能力评价,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等全面评价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考核建议

   根据不同的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学期考试成绩组成,学生平时成绩由作业(含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堂讨论、质疑答问、平时测试等组成。考试课程必须进行学期考试,形式有开卷、闭卷、笔试、口试等。平时成绩占30%-50%,学期考试成绩占50-70%。选修课,讲座、实践性(如实验操作技术)的课程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实践性课程(含学期实习与实训、假期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等)的考核以行业或企事业单位指导教师(行业专家)的考核为主,校内指导教师或课程授课教师为辅。通过测试方法改革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顶岗实习学生成绩采用出科考核的形式,出科考核由所在科室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实习的所有科室出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为顶岗实习成绩。

(三)教学管理

1.组织保障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规划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修订、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工作。专业教学组织和管理由学院教务处、系、教研室、教师及学生工作处、辅导员共同完成。

2.制度保障

专业人才培养在学院总体制度的指导下进行,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符合高职教育要求的各项质量监控制度,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十三、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学生通过全省专升本、通过学考试专升本、通过成人高考专升本三种途径取得本科学历,进行后续学历提升,同时可通过相应考试取得学士学位继续深造专业的专业有健康管理、康复医学等。


第二部分 课程(项目)教学标准

英语、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课程标准见附件1,具体课程见下表。

课程清单

序号

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1

2-1

英语

公共基础课

2

2-2

预防医学

专业基础课程

3

2-3

社会学基础

4

2-4

管理学基础

5

2-5

人际沟通与交往

6

2-7

健康管理学

专业(技能)课程

 

7

2-8

健康保险学

8

2-9

基础医学概论

9

2-10

健康评估

10

2-11

临床医学概论

11

2-12

药理学

12

2-13

中医养生保健学

13

2-14

营养与膳食

14

2-15

康复医学

15

2-16

社区护理

16

2-17

急危重症护理学

17

2-18

顶岗实习

 


第三部分 师资配备

一、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应具有高级职称,青年教师中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比例应达到25%以上,具高级职称者(不含高级讲师)比例应不低于20%,行业兼任教师应专业对口、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且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应达到15%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到50%以上,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专任教师,50%的专任教师周学时不超过12个学时。其中,本专业生师比不能超过18:1,应不断优化教师的职称结构、行业经验结构、年龄结构,采取顶岗实践锻炼、培训等办法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教师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一)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专业课程教师应具有医学护理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健康行业从业经历或研修经历,并利用假期深入医院、企业的健康管理岗位一线顶岗锻炼,熟悉健康管理相关行业的市场及发展趋势。

3.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

(二)兼职教师任职资格及水平(技术)要求

1.热心教育事业,责任心强,善于讲解,善于沟通,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2.具有医学护理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医护执业资格证书或医护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行业专家和骨干。

3.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

 


第四部分 实训(实验)室及设备配备标准

按照行业标准建立仿真实训基地,配备实训设备,满足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行业培训、技能考核等多种功能。

实验

(实训)教学类别

实验

(实训)教学场所

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实验(实训)设备

序号

名  称

数单位

数量

参考价格

(元)

仿真模拟

管理模拟实训室

会议管理

 

1

会议办公桌椅

1

4000

2

会议的文件资料(会议通知、签到表、会议文件等)

1

100

3

多媒体设备

1

22000

事务管理

 

4

前台接待

1

2000

5

办公桌椅

1

4000

6

打印、复印一体机

1

2000

7

传真机

1

1000

8

电脑

1

3000

9

电话

1

100

10

碎纸机

1

500

11

沙发茶几

1

5000

12

养老机构管理软件系统

1

30000

其他:办公资料等

文书拟写与处理

 

13

文件柜

2

1000

14

商洽函、备忘录、传真件、邀请函、贺信、感谢信等的固定格式

1

100

15

电脑

1

3000

其他:A4纸等

 

 

 

 

 

 

 

 

 

 

 

 

 

 

 

 

 

 

 

 

 

 

 

 

 

 

 

 

 

 

 

技能实训

 

 

 

 

 

 

 

 

 

 

 

康复理疗实训室

 

 

 

 

 

 

 

 

 

 

 

 

 

 

 

 

康复理疗实训室

 

常用康复护理评定技术

1

握力计

10

1000

2

拉力计

10

2000

3

关节角度测量器

1

500

4

系列哑铃

10

300

5

多功能关节活动测量表

1

200

识别常用康复治疗器具、正确实施康复治疗护理技术

6

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

1

2800

7

老年人仿真模拟人

3

6000

8

活动平板(医用慢速跑台)

1

71000

9

PT训练床

2

2000

10

PT训练凳

10

2000

11

肩关节回旋训练器

1

2000

12

肩关节抬举训练器

1

1000

13

肩梯

1

1000

14

滑轮吊环器

1

2000

15

上肢推举训练器

1

2000

16

橡皮筋手指练习器

1

2000

17

肋木

1

1000

18

平衡杠矫正板

1

1000

19

OT综合训练工作台

1

5000

20

可调试砂磨板附件

1

500

21

言语训练卡

10

5000

22

认知训练组件

1

1000

正确使用康复护理辅助具

23

轮椅

1

500

24

轮式助行架

1

1000

25

手杖

10

1000

26

腋杖

10

2000

27

前臂杖

1

200

28

框式助行器

1

1000

正确实施偏瘫、截瘫、伤病者的康复护理技术

 

29

多功能护理床

1

10000

30

床旁桌

1

500

31

床旁椅

1

500

32

站立架

1

2000

训练用阶梯

1

8000

其他:体重计、秒表等。

 

 

 

 

 

 

 

 

 

 

 

 

 

 

 

 

 

 

 

 

仿真模拟

 

 

 

 

 

 

 

 

 

 

 

 

 

 

 

 

 

 

 

 

 

 

 

 

 

 

 

 

 

 

 

 

 

 

 

 

 

 

 

 

 

 

 

 

 

 

 

 

 

 

 

 

 

 

 

 

 

 

 

 

 

技能培训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训室

 

 

 

 

 

 

 

 

 

 

 

心理评估技能训练

1

老年心理档案系统软件

1

10000

2

计算机

1

3000

3

多媒体设备

1

10000

4

影视资料

1

500

5

网络资源

1

1000

6

打印机

1

2000

7

操作台

1

550

8

展示柜

1

400

9

桌椅

1

500

其他:评估环境、窗帘、白炽灯、垃圾桶等

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

10

老年人心理观察量表

1

100

11

智能身心反馈音乐放松仪

1

500

12

沙盘

3

530

13

视频资料

1

2000

14

多媒体设备

1

10000

15

网络资源

1

500

16

智能身心反馈训练系统

1

250000

17

激光打印机

1

2000

18

椅、圆桌

3

780

19

茶具

1

100

20

茶水橱

1

200

21

沙发

1

2000

22

茶几

1

1500

23

木凳

10

500

24

各类棋牌(围棋、象棋、跳棋等)

10

1000

25

桌椅

10

1200

其他:训练环境、窗帘、白炽灯、垃圾桶等

模拟心理护理

26

心理测评系统

1

20000

27

电脑

10

6000

28

音乐放松椅

3

10000

29

沙发座椅茶几

3

5000

18

治疗盘

10

80

19

有盖罐

10

10

20

三叉钳

10

20

其他:操作台、弯盘、方盒、棉质双层包布、治疗巾、瓶装溶液、手套、棉签、纱布、胶贴、手消毒液等。

 

 

 

 

 

 

 

 

仿真模拟

 

 

 

 

 

 

 

 

 

 

 

 

 

 

 

 

 

 

 

 

 

 

健康评估指导实训室

 

 

 

 

 

 

 

正确评估胸腹部体征

1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

(教师机)

1

10000

2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学生机)

1

10000

3

听诊器

50

50

正确运用视触叩听四诊对病人进行评估

4

台式水银血压计

50

200

5

听诊器

50

50

6

医用人体秤

2

500

7

叩诊锤

50

30

8

诊断床

10

500

其他:体温计、电筒、软尺、压舌板、棉签等

正确使用心电图机;能识别正常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9

心电图机(台式)

2

5000

其他:导联连接线、生理盐水、棉签等

能对标准化病人实施正确的健康评估

10

标准化病人综合评估系统

1

10000

能运用辅助教学系统

11

开放式健康评估辅助教学系统

1

10000

模拟健康指导

12

桌椅

10

1200

13

多媒体设备

1

22000

14

血压计

10

390

15

血糖仪

10

890

16

机械身高体重秤

10

530

17

健康指导视频资料

1

2000

18

健康指导书籍资料

1

3000

技能实训

针灸推拿实训室

腧穴定位;分部腧穴毫针刺法;三棱针点刺放血

1

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

1

20000

2

手部按摩模型

20

50

3

针灸示教人

20

200

其他:三棱针、毫针、酒精、棉球等

电针疗法

4

电针治疗仪

2

1000

灸法操作

5

治疗盘

10

80

6

弯盘

10

20

7

小口瓶

10

20

其他:艾条、艾绒、火柴、浴巾、药物、甲紫、酒精灯等,根据需要自行选择配置

拔罐法操作

8

玻璃拔火罐

2

200

9

竹罐拔火罐

2

200

其他:止血钳、酒精、棉球、打火机等

刮痧法操作

10

治疗盘

10

80

11

刮具

10

10

12

弯盘

10

10

其他:小毛巾、刮痧油等

耳穴压豆法操作

13

耳穴模型

20

100

技能实训

中药药浴实训室

正确实施中药熏洗法

1

浴桶(木桶)

2

1500

2

坐浴盆

2

200

3

治疗盘

10

50

4

医用镊子

10

10

其他:药液、玻璃水温计、浴巾、大毛巾、小毛巾、医用胶布、医用绷带等

正确实施足浴疗法

5

泡脚木桶

2

200

6

足浴按摩器

2

500

其他:药液、玻璃水温计、浴巾、小毛巾、医用胶布、医用绷带等

正确实施药熨技术

7

炒具

2

100

8

治疗盘

10

80

其他:药物、白酒、食醋、布袋、无菌棉签、大毛巾、医用凡士林等

6

音响设备

1

5000

7

健身球

10

500

8

麻将

2

100

9

扑克

10

250

其他:手工制品材料、剪刀、胶水、纸篓、横幅、气球等

 


第五部分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调研分析报告

根据《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鲁职发2015〕4 号),按照《关于做好第二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通知》(鲁教职字2016〕14 号)要求,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助产系老年护理教研室牵头制定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充分论证、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此调研报告,现分析如下:

一、调研背景分析

(一)国家重视并支持健康事业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山东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二)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健康管理专业人员需求增加与其数量、质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缺乏具有“以人的健康为本位”的服务理念,能够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及自主创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内容

调研由五个具体项目构成,分别为:1.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行业规范调研;2.健康管理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调研;3.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查;4.健康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包括课程设置满足职业能力培养情况分析、相关院校课程设置调研以及本专业学生课程设置需求调研);5.健康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

1.实地调研  

   考察小组分组就综合医院的健康查体中心、独立的健康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进行实地调研,并与单位内相关专家就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行业规范、职业资格情况、职业能力、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2.访谈法

与行业专家就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行业规范、职业资格情况、职业能力、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3.网络查阅法

主要通过网上搜索,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

(三)结果

1.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行业规范调研结果

1)通过对医院查体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进行调研、对专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健康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的结果整理如下:

初始岗位群: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营养咨询公司、心理咨询机构、药店、养生会所、养老院健康管理策划指导与人群保健等专业领域。

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发展路线:

健康管理师:初级健康管理师(3年)中级健康管理师(3年)高级健康管理师

2)通过对医院查体中心、保险公司等机构进行调研、对专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关于健康管理专业行业规范的结果整理如下:

尊重生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服务第一、爱岗敬业;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附件1:课程(项目)教学标准

2-1《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公共基础部

(六)编制教研室:外语教研室

(七)编制者:刘莹(修订者:张媛)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三年高职老年健康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教学是根据教育部教育司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安排,以英语语言知识与交际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突出“实用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医护专业相关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有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高职英语教学所要求掌握的核心词汇与常用表达

2.掌握常见的日常交际功能和情景  

3.阅读和翻译一般题材的文字资料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

2.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3.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

4.能完成一般性的写作任务,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能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能在翻译中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自学和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

   2.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3.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参考学时

104学时。

五、参考学分

6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学期( Book One )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

设计

参考

课时

1

Going to College

1. New words of

Text A

2.Basic Writing Skills: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s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Filling in Registration Form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8

1.Text A: How to Be Cool at College

2.The new words of Text B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he exercises after Text A

2.Text B: Hi, Im New Here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1

Going to College

1.The exercises after Text B

2.The new word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Case Teaching

2

Learning English: Some advice and suggestion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6

1.Text A: If You Don’t Make Mistakes, You Won’t Learn!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 .Text B: How to Learn English from Movie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a Business Card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3

Learning a Lesson from Unusual Storie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Wealth, Success or Lov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Silly Mr. Smith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Notes (1)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Even in Real Life There Were Screens Between U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Five Modern Times-Savers That Really Aren’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Notes (2)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 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5

 

I Love This Gam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A Winning Personality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Michael Jordan and M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Address Format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第二学期( Book One )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1

Celebration of Holiday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Happy New Year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Christmas Tradition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Personal Letters (1)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2

Social Activities on Campu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Meeting New people on Campu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Silence on the Cour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Personal Letters (2)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3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 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Body Language in Daily Us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Using Gestures to Communicat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Telephone Messag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3.Finish the form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4

New Jobs Today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Low on cash? Try Paris for a Holiday!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Mystery Customers Are Everywher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Cards for Different Occasion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5

Unit 10 Gender Differenc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Why Do Girls and Boys Learn Differently?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Different Ways of Talking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Sign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6

CET-4

Analyses

Brief introduction of CET-4 and testing skill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catch the main idea of the listening materia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Test Skill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assage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1.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2.Can understand passages correctly.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Test skills on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riting skills.

2.Master the translation skills.

能力要求

1.Can translate passages correctly.

2.Can write compositions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第三学期( Book Two )

序号

教学

单元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

设计

参考

课时

1

Symbols of Cultur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The first McDonald’s Restauran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Disney Mirrors American Cultur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Invitation letter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2

Trends and Fads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Our Changing Lifestyle: Trends and Fad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Heavy Body, Not Heavy Hear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Letters of Acceptance or Declination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3

A Successful Career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My First Job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The Biggest Risk Is Not Taking Any Risks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Filling in Application Form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4

A Turn in Lif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30 Days Without the InternetA Self-Experimen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Ahead of the Gam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Timetables/Schedul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5

Parents’ Love

 

1.Lead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Father Dearest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My mother and I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Hotel Ad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6

Dreams

1.Pre-reading activities

2.New words of Text A and related exercis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words.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words to make sentence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Theoretical teaching

PPT

Case teaching

 

Example and Analysis

6

1.Text A: Life in a Violin Case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A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Question and Discussion

 

Example and Analysis

1.Text B: Never Too Old to Live Your Dream

2.The related exercises of Text B

3.Practical Writing: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Faxes

知识要求

1.Master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B.

2.Finish the exercises.

能力要求

Can us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practical English skills.

素质要求

To abtain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xample and Analysis

 

Example and Discussion

 

Theoretical

teaching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资料查阅及常规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布置任务型作业,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在实际教学中,应强调教学整体性,将精读、泛读和扩展阅读融为一体,把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围绕着同一主题展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善现有的英语教学手段和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评价方法

1.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将日常考核、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给予综合评价。

2.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单元测试、考勤等。

(三)教学条件

1.优良的师资队伍: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应具有英语专业学士或硕士学位,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较强的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身心健康,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能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

2.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有语音实验室,教室中配备多媒体等英语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现代化教学仪器和设备。

3.丰富的图书、影像资料:购买学生所需要的各种图书、影像等学习资料,为学生课后自学和查阅资料做好保障。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适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和社会发展所需求。

2.有助于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适合该校学生的校本教材作为补充。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开发并利用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开发校园网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2-2《预防医》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朱春艳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预防医学》是健康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社会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人机沟通与交往、心理健康与维护等,后续课程为健康管理学、健康保险学、基础医学概论、健康评估、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中医学、中医临床学、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社会福利服务、流行病学、卫生法学、医学信息学基础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熟悉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及知识体系;掌握针对临床预防服务、营养学指导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服务、疾病的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三级预防策略及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的构建和实施使学生能在掌握人群健康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运用预防医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从事服务人群的健康管理工作,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思考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相关问题,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三级预防策略的内容、健康决定因素

2.掌握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

3.掌握预防医学中流行病学、职业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及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临床预防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内容和实施

5.掌握人群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统计学方法的原理应用原则。

6.熟悉各种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征,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

(二)能力目标

1.具备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营养方面进行卫生监测和监督的基本能力,并对环境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范的能力

2.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和健康维护计划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掌握人群健康的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2.熟悉国家对疾病预防相关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3.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内容

四、参考学时

96学时

五、课程学分

6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绪论篇

1.预防医学概述

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3.三级预防策略

4.预防医学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知识要求

1.掌握预防医学概念及其特点;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内容;        

2.熟悉预防医学研究方法和内容;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3.了解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预防医学的作用和贡献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能力要求

具备预防疾病、维护与促进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理念。

素质要求

树立远方为主的观念和群体观念,能运用预防医学思维思考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及特点、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知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

4

2

临床预防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

1.临床预防服务

2.人群健康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知识要求

1.掌握临床预防服务和健康管理的概念、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和实施原则;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的基本概念;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问题的描述方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与管理

2.熟悉健康危险因素评估的优先顺序和危险因素资料收集方法;健康维护计划制定的原则、主要内容;健康行为和健康危险行为;社区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的。

能力要求

1.能进行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并使用5A模式开展临床健康咨询,为服务对象制定健康维护流程表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计划

2.能运用社区诊断等方法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及卫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素质要求

1.能在临床场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开展健康教育;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交流与协作

2.能灵活运用健康问题的描述方法(SOAP建立完善的个人健康档案,做好档案的保存管理工作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临床预防服务及健康管理相关内容及实施原则,培养学生以健康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的相关工作

14

3

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合理营养指导

2.环境卫生

3.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4.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5.医疗场所健康安全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营养、营养素、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概念;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的概念;蛋白质、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环境、环境污染的概念;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治疗原则;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净化与消毒;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和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职业性病伤的概念和种类;职业卫生服务的概念和实施原则;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内容和目的;职业病的概念和特点;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措施;计划免疫的概念;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医院常见有害因素及来源;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防范措施等;

2.熟悉常见营养缺乏病;病人的基本膳食和治疗膳食;水源选择及防护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对健康的危害;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常见职业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职业病管理的内容传染病防控策略;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危险暴露的处理方法内容

能力要求

1.能有针对性进行服务对象的营养调查和评价,熟练地进行实物中毒的现场调查和处理。

2.学会开展环境卫生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相关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3.能够进行疫苗效果评价,识别和处理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4.能对各个场所常见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场所人群的安全和防范措施。

素质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思想,能够运用所学的卫生学知识开展人群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环境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并协助服务对象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的自我管理

通过讲授法及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生各类环境因素健康影响的理解,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相关疾病的识别、处理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医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严谨、细心的态度。

40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策略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应急处理

 

知识要求

1.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特征、危害和处理原则

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分级、报告和处置程序

3.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要求、内容及分级反应。

能力要求

突发传染病疫情处置中做好病人救治、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并协助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调查和标本采集

素质要求

能够在处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急性化学中毒、电离辐射损伤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则处置的程序,使学生具备在突发事件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4

5

人群健康研究的原理及方法学

1.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2.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总体、样本等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类型;统计表及统计的制作;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统计标书的指标、计算及适用条件;数值变量资料和分裂变量资料区间估计的方法,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及应用条件;流行病学的定义、原理及研究方法;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的原理、方法及设计原则;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公共卫生监测定义及程序;暴发调查的一般步骤;

2.熟悉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频数表的编制方法;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及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流行病设计的基本内容;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疾病三间分布;四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

能力要求

1.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能编制统计图表,根据不同的资料类型选择不同的描述指标和统计推断方法

2.能进行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实施和资料的分析;能进行临床试验设计及实施;能进行筛检试验的评价

素质要求

初步具备应用统计学知识评价与分析、解决医学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统计思维。能与相关医务人员协作开展流行病学研究调查。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人群健康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统计思维习惯。

34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进行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健康的管理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刘明清、王万荣主编的《预防医学》第5版。教材编写紧密结合我国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健康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了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的特点,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继续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2.教材编写内容围绕健康影响因素-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核心,以人群健康和个体保健以及预防为主观念为主线,把预防医学多个分支学科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串联,使其更符合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在逻辑联系和特有的思维方式

2-3《社会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贾珍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社会学基础》是健康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明确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培养专业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一门社会学科。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预防医学心理健康与维护等,后续课程为健康管理学、健康保险学、基础医学概论、健康评估、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重要理论;理解不同社会学研究典范及其视野;应用社会学理论探究当前社会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具备观察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关心、尊重服务对象,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社会的功能、社会结构的特征;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社会化的意义、内容;社会网络的特征;家庭的功能、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社区发展的意义;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人口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社会控制的功能;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2.熟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功能及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制度的类型与功能;文化的特征及分类;社会化的过程、社会角色的失调;社会互动的类型;社会群体的类型、家庭及结构;中国当代的社会流动状况;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特点;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社会问题的预防与治理;社会控制手段、越轨的社会控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3.了解社会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社会的含义、社会结构及内容;文化的积累与传递;社会化的含义和条件;社会互动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社会分层的含义;社区的概念、分类;社会变迁的类型;社会问题的类型和特征;社会控制的类型和过程;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二)能力目标

1.具有从社会现实中寻找到可供研究的素材的能力

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研究素材,明确基本的学习角度和学习方向

3.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和相关文献分析素材,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法

4.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分析思路更好地应用到收集资料工作,能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5.能够运用社会学基本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5.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导言

1.社会学概述

2.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3.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熟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功能及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3.了解社会学的含义、研究对象

能力要求

能够从社会现实中寻找到可供研究的素材

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

2

2

社会结构部分

2.社会

2.社会文化

3.社会群体

4.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5.社区

知识要求

1.掌握社会的功能、社会结构的特征;文化的功能、文化的传播;家庭的功能、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分层;社区发展的意义

2.熟悉社会制度的类型与功能;文化的特征及分类;社会群体的类型、家庭及结构;中国当代的社会流动状况;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特点

3.了解会的含义、社会结构及内容;文化的积累与传递;社会群体的含义与特征;社会分层含义;社区的概念、分类

能力要求

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研究素材,明确基本的学习方向

2.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素材,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法

素质要求

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结构部分内容,并培养学生把握素材、分析素材、明确研究方向的能力

12

3

社会运行部分

2.社会化2.社会互动

3.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知识要求

1.掌握社会化的意义、内容;社会网络的特征;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熟悉社会化的过程、社会角色的失调;社会互动的类型;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3.了解社会化的含义和条件;社会互动的含义和相关理论;社会变迁的类型

能力要求

2.能够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素材,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法

2.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分析思路更好地应用到收集资料工作,能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素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运行部分内容,并培养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

10

4

社会调试部分

1.社会问题

2.社会控制

3.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知识要求

1.掌握人口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社会控制的功能;医疗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2.熟悉社会问题的预防与治理;社会控制手段、越轨的社会控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3.了解社会问题的类型和特征;社会控制的类型和过程;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能力要求

1.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分析思路更好地应用到收集资料工作,能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能够运用社会学基本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素质要求

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调试部分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8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较广阔的视野,从而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整体认知。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由平日表现成绩、实践技能(实验实训)考核成绩组成,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验实训报告成绩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实践技能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实验实训操作技能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根据课程内容选用比较先进、针对性与适应性较强的教材,根据教学能力目标的确定,对教材进行再创作,编写好讲义、教案,制作课件。教案设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满足三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服务于专业课程,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利用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拓展学生知识和能力。

2-4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性质:必修课

2.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4.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5.所属系部:助产系

6.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7.编制者:王燕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老年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概论、社会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社会福利服务等,后续课程为孝文化、老年人权利的法律保障、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实用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老年人能力评估、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老年用药护理、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熟悉管理基本概念、知识体系;掌握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绩效等管理基本职能与方法;使学生能用管理的一般原理、一般特征和一般方法从事基层管理工作,树立“以老人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关心、尊重、体贴、爱护老年人,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职能。

2.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并分析人际关系理论对现代行为科学理论的影响。

3.掌握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理解管理道德、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的概念,了解管理的社会环境。

4.掌握预测与决策概念、程序和方法,计划的编制过程,掌握确定目标的原则、依据和实施过程,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5.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与步骤;掌握部门划分的原则,理解组织文化的建立与维系方法,高效团队的特征。

6.了解领导内涵与构成要素,掌握领导权力、领导行为理论;掌握激励、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7.了解质量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掌握有效控制基本原则与常用方法,掌握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并学会运用。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运用管理知识经营和解决养老服务机构基本问题的初步能力

2.基本具备把握复杂现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能力。

3.能运用管理措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体现人性关怀。

4.会关注养老产业发展前沿、高新技术及与社会发展相伴而生的管理难题。

(三)素质目标

1.达到能从管理实践中领悟管理的道理的能力,能树立管理的职业意识与态度道德,具有为老年人服务的奉献精神。

2.能够在一定目标引导下的协调管理过程,认识到目标是管理决策的方向,是计划的基础,并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

3.能够认识到管理主体的素质是管理系统的支配者,认识到质量控制贯穿在产品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

4.学会运用文化所传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够将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将技能、经验和判断相互补充,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及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形成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导论篇

1.管理与管理学

2.管理思想的发展

3.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

4.管理与社会

 

知识要求

1.掌握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的过程、管理的职能;掌握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等管理学原理;掌握管理道德、社会责任和社会响应的概念以及管理的社会环境;        

2.熟悉管理的价值、管理的基本问题以及管理者的作用、角色和基本技能要求;熟悉各学派的主要管理思想和管理观点及应用;熟悉整分合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等管理学原理。熟悉管理中常用的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和技术方法

能力要求

1.学会利用泰勒的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管理过程的能力;

2.能够利用梅奥人际管理理论处理周围及身边的事情。

3.会应用管理的十大原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应用鲇鱼效应、罗尔塔效应。

4.具有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素质要求

达到能从主要的管理思想及著名的管理实践中领悟管理的道理的能力,能认识到管理与社会发展及社会文明进步的互动作用,树立管理的职业意识与态度道德。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职能、基本原理与原则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管理的意识

8

2

计划篇

1.预测与决策

2.计划

3.目标与目标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预测的概念、程序和方法;决策的概念、程序和方法;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 掌握目标及目标管理的含义,掌握确定目标的原则和依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及实施过程;

2.熟悉预测作用、原则;决策的作用、原则;熟悉计划工作的性质和作用;计划的编制方法;熟悉目标的特征及作用,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能力要求

1.具有为决策系统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

2.具有能从为什么做、 做什么、何时做、何地做、 何人做、如何做六个方面制定计划工作的能力。

3.具有制定具体的目标项目、指标和时限等内容的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做出科学的推测与判断; 能够运用未来的工作及资源进行设计和谋划,能够在一定目标引导下的协调管理过程,能够认识到组织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努力争取达到的理想状态或期望获得的成果;认识到目标是管理决策的方向,是计划的基础,并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预测、计划、目标管理的方法及策略,并培养学生的运用预测、计划、目标管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

3

组织篇

1.组织

2.组织文化

3.团队与团队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组织、组织工作、组织结构、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授权的的概念,组织设计的原则、步骤,部门划分应注意的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要素;组织文明的作用,组织文化的建立与维系方法;掌握工作团队的概念,高效团队的特征;

2.熟悉组织工作的作用,管理宽度,集权与分权的概念,组织层次的确定与分工,部门划分的方法;组织文化的层次、类型;塑造组织文化的途径,组织文化对组织变革的影响;熟悉工作团队在管理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团队形成过程

能力要求

1.能够以组织为载体进行管理,具备实现组织管理目标的能力。

2.能够利用组织文化内涵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在组织实践中形成特色的组织文化。

3.具备以工作团队方式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的能力。

4.具有制定组织共同目标及特定目标的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认识到组织有不同层次的分工合作及组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会运用文化所传承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够将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个人组成的群体,将技能、经验和判断相互补充,能够认识到上述各因素组合起来能使团队的工作绩效明显高于单个个体的工作绩效。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组织文化、团队及团队管理的原则、层次、特征,培养学生根据组织规模及特点进行管理的能力

12

4

领导篇

 

1领导

2激励

3管理沟通

 

知识要求

1.掌握领导内涵和构成要素,领导权力,领导行为理论;掌握常用激励理论;激励的含义、基本模式;掌握沟通的类型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2.熟悉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的作用;领导特质理论;熟悉管理中激励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有效沟通的标准、障碍、技巧及其策略

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权力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2.具有在组织里建立人们共享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

3.具有运用激励提高工作绩效的能力。

4.具有实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的能力。

5.能够运用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认识到领导可以促使其下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地完成任务;能够认识到工作绩效取决于能力和激励水平的高低,能运用激励的理论、方法和措施,调动员工积极性,学会在不同的组织内各种类型的沟通方式及人际沟通的一般技巧,实现有效组织沟通。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激励及管理沟通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14

5

控制篇

1控制

2质量与质量控制

3. 管理绩效及其控制

 

知识要求

1.掌握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的基本步骤;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常用的控制方法;掌握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管理绩效的概念及其构成;管理绩效评价及其常用方法;

2.熟悉控制的目的、作用及特点;控制的分类及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控制;熟悉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基本术语、特征和类型;熟悉管理绩效的方法;提升管理绩效的方法;

能力要求

1.具有能确定控制对象的能力,能在具体的控制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将要实现的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标准的能力。

2.具有质量控制、核算和选择资源投入强度和规模的能力,

能运用质量保证进行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3.具有用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考察投入和产出、消耗和成果、费用和效用的对比关系的能力。

4.具有找出完成组织目标和计划的关键控制点的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认识到管理主体的素质及工作效率是管理系统的支配者,认识到影响组织或活动目标的因素,能够认识到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的质量能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对质量要求的需要;认识到质量控制贯穿在产品形成和体系运行的全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控制的相关概念、控制方法及步骤,并培养学生具有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1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冯占春、吕军主编的《管理学基础》第2版。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5 《人际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殷华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人际沟通与交往》是健康管理的专业基础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一门课程。同步课程包括社会学基础、管理学基础、预防医学等,后续课程为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健康评估、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际沟通与交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本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沟通的特点与功能、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沟通的类型与要素、人际沟通的层次与特征、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交往的需求与动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医务工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沟通技巧。

2.理解沟通的概念与类型、语言沟通的含义与作用、非语言沟通的特点与作用、人际吸引的规律、现代传播媒介在沟通中的应用、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差异和技巧、医务工作者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中的角色作用、与特殊患者的沟通技巧。

(二)能力目标

1.简述沟通和人际关系相关理论。

2.恰当运用沟通技巧协调和处理一般冲突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2.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绪论篇

1.学习人际沟通与交往课程的重要性

2.医务工作者需要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知识要求

1.掌握人际沟通与交往课程同医务工作的关系

4.掌握建立良好人际沟通与交往关系的意义

5.了解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的辩证关系

能力要求

能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对个人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

素质要求

具有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职业素养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2

2

理论篇

1.沟通

2.人际关系

知识要求

1.掌握沟通的类型与要素,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吸引的含义与特征

2.熟悉人际沟通的层次与特征,人际沟通在医务工作中的作用,人际认知的概念和内容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人际沟通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2.能正确理解及运用人际关系相处的策略

素质要求

能正确运用人际沟通的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6

3

方法篇

1.语言沟通

2.非语言沟通

 

知识要求

1.掌握演讲的构思与注意事项;倾听在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医务工作中口语与书面语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肢体语言的有关知识,掌握手势、举止的作用
2.熟悉面部表情的主要表现形式,明确医护人员仪容修饰的有关要求;理解交谈的含义、特点及类型

能力要求

能正确运用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在健康管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素质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基本的非语言沟通的职业素养,在与不同人群沟通时能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活体触摸或观察

实物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10

4

技巧篇

1.特定情景的沟通

2.与特殊患者的沟通

3.与特定人群的沟通

 

 

知识要求

1.掌握沟通中的一般技巧;特点情景的含义及在特点环境下沟通的一般技巧;老年人沟通特点和与老年患者沟通的途径与技巧;医护关系模式、医护人员内部关系的影响因素

2.熟悉支持性沟通的含义和特点;儿童、感觉缺陷者沟通特点和与儿童、感觉缺陷患者沟通的途径与技巧;精神病患者沟通特点和与精神病患者沟通的途径与技巧;医务工作者在与患者家属沟通中的角色作用;患者家属的角色特征、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家属冲突的表现

能力要求

能运用不同的沟通途径和技巧与不同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健康管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素质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的职业道德修养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12

5

趋势篇

1.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

2.现代传播媒介进入沟通

 

知识要求

1.掌握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差异与技巧;跨文化背景下的人际沟通

2.熟悉跨文化的概念;现代传媒的特点以及在人际沟通中作用

能力要求

能运用一定沟通技巧,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有效沟通;能运用现代传播媒介与不同人群进行良好的沟通

素质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案例分析讨论

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案例、情境等,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临床案例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多媒体等,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沟通情境模拟等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同时重视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科学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待知识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践技能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20%

实践技能成绩3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技能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整体考核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全国医药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李占文主编的《人际沟通与交往》第1版。教材编写注重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基础理论以实用为主,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必需、够用、管用为度,融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人文关怀于一体,既体现了岗位对专业人才人文素质的要求,又体现了有关人际沟通与交往知识在工作领域中的运用,达到了人文学科知识点与老年相关专业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

2-6 《健康管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于海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健康管理学》是健康管理的专业技能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概论、营养与膳食、管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医学检验技术、健康评估等,同步课程包括临床医学概论、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实习前综合实训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中医治未病的相关理论、健康管理涉及的信息管理、风险评估、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干预、疾病管理等健康管理内容,同时也包括了公共场所、体检中心、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对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和展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底蕴,扎实的卫生保健学、卫生信息管理及健康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致力于健康管理工作,树立“以人的健康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关心、尊重、体贴、爱护服务对象,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成为从事健康监测、分析、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及自主创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管理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2.掌握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及必备的健康管理技能。

3.熟悉国家关于健康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4.熟悉信息化时代健康管理的评估方法、管理体系和运作规律。

(二)能力目标

1.熟知现代医学的主要诊断技术及主要治疗方法,并能正确选择运用。

2.基本具备把握复杂现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能力。

3.能够认识到健康教育是群体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方法和策略,实现群体健康管理的工作目的。。

4.具有能够熟练运用健康教育诊断方法,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5.能够对群体开展健康教育,并能够积极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三)素质目标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能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健康管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3.能够理解并熟知临床医学、现代诊断技术、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等的医学基础知识,深切体会后者对健康管理职业的重要性。

4.正视沟通对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沟通技巧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完成健康管理工作。

5.致力于健康管理工作,树立“以人的健康为本位”的服务理念。

6.关心、尊重、体贴、爱护服务对象,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概论

1.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2.健康管理基本概念
3.智能健康管理
4.健康管理相关产业实施原则与策略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

2.熟悉健康管理的3个基本步骤和常用服务流程,6个基本策略

3.熟悉智能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

能力要求

1.理解健康管理的性质、内容、宗旨和特点;

2.理解健康管理相关产业实施原则与策略,明白政府在中国健康管理发展中的作用。

素质要求

能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健康管理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并理解智能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熟悉健康管理职业,树立职业意识。

2

2

医学基础知识

2.人体形态与功能概述
2.临床医学概述
3.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技术
4.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
5.预防医学概述
6.临床预防服务概述
7.康复医学概述

8.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

知识要求

5.掌握临床医学的概念与特征。

6.掌握三级预防的策略

7.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

8.熟悉现代医学主要诊断技术
5.熟悉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

7.熟悉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及内容。

7.熟知中医学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

能力要求

3.能够正确运用三级预防的策略

4.熟知现代医学的主要诊断技术及主要治疗方法,并能正确选择运用。

素质要求

能够理解并熟知临床医学、现代诊断技术、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等的医学基础知识,深切体会后者对健康管理职业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掌握临床医学的概念与特征,三级预防的策略康复医学的概念等医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深切体会医学基础知识对健康管理职业的重要性。

16

3

相关基本知识

1.流行病学基础
2.初级卫生保健
3.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4.循证医学
5.相关法律法规
6.医学伦理学

知识要求

2.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

2.熟悉初级卫生保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内涵。

3.熟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特征内容

4.掌握人格权及重要身份权;掌握法定传染病病种及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规定;掌握食品卫生基本规定、管理制度,以及食品中毒与食品污染的相关规定;掌握药品质量管理,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规定;掌握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

5.熟悉如何应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来探讨和解决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保健、科学研究中的种种伦理问题。

能力要求

3.能够熟练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

4.能够贯彻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做好本职工作。

素质要求

能够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的原则开展工作,从事健康服务。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步骤;并熟知以及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法律法规、医学伦理等知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的原则开展工作,从事健康服务。

12

4

健康信息管理

1.健康信息管理概述
2.健康信息采集
3.健康管理信息平台
4.居民健康档案及其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组成和基本要求

2.熟悉健康信息管理的范畴健康信息采集途径与方法

3.熟悉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内容与功能模块
4.熟悉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能力要求

1.能够熟知健康信息采集途径与方法

2.具有运用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3.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能力。

素质要求

适应信息化时代,健康管理适应环境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组成和基本要求;熟悉健康信息管理的范畴健康信息采集途径与方法以及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内容与功能模块等知识,适应信息发展下的健康管理的环境变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6

5

健康风险评估

1.风险与风险管理
2.健康相关危险因素
3.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4.健康风险评估操作流程与结果的解释
5.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风险的概念和风险的分类,掌握健康风险评估的概念;掌握健康风险的常用测量方法和常用量表的使用,掌握健康风险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掌握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用途和应用领域,掌握选择科学有效的健康风险评估工具的标准。

3.熟悉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策略的关系。

4.熟悉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能力要求

3.能够正确理解健康风险评估的科学基础。

4.能够正确使用健康风险评估。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具备健康风险管理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风险评估;健康风险的常用测量方法和常用量表的使用;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健康风险管理的职业素养,增强职业能力。

2

6

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

1.健康教育的有关概念

2.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

3.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价

4.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

 

知识要求

4.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策略。

5.掌握健康教育诊断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基本步骤。

3.熟悉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能力要求

1.具有能够熟练运用健康教育诊断方法,制订健康教育计划。

2.能够对群体开展健康教育,并能够积极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6.能正确实施生活方式的健康管理。

素质要求

能够认识到健康教育是群体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方法和策略,实现群体健康管理的工作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教育诊断方法以及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使学生将健康教育用于实践,实现社区群体健康管理的工作目的。

10

7

心理健康管理

6.心理健康的概述

7.心身疾病

8.心里评估

9.心理咨询

10.健康管理师的沟通技巧

知识要求

1.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主要问题。

2.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

3.熟悉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

能力要求

1.懂得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认识心身疾病的相关问题

2.能够运用语言沟通技巧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

3.能够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素质要求

正视沟通对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沟通技巧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完成健康管理工作。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主要问题,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顺畅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完成健康管理工作。

2

8

重点人群与疾病的健康管理

1.儿童的健康管理

2.妇女的健康管理

3.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4.疾病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社区儿童保健、等概念。

2.掌握妇女保健工作的涵义、孕期健康管理、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等。

3.掌握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念、老年人的健康特点及保健指

导。

4.掌握疾病管理的要素,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掌握保健计划的制定方法。

5.熟悉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健康检测内容、儿童各期的保健。

6.熟悉妇女保健的基本任务、疾病普查及保健指导。

7.熟悉临终关怀的原则。

能力要求

1.学会疾病管理过程中如何设定目标

2.能够运用不同人群的保健特点,进行健康管理工作。

素质要求

具备沟通技巧,能与不同人群进行沟通,执行健康管理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不同的人群的保健要点,疾病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够顺畅地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完成健康管理工作。

4

9

不同场所健康管理

4.家庭健康管理

5.学校健康管理

6.工作场所健康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家庭、家庭访视的定义;家庭访视的类型及对象、家庭访视的程序

2.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概念。

3.掌握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的步骤和方法。

4.熟悉学校卫生保健的工作内容

5.熟悉家庭功能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与发展任务;家庭健康评估的内容

6.熟悉各种职业健康管理的内容(尘肺病人的健康保护、女职工的劳动保护、使用有毒物人员的健康保护,以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防护)。

能力要求

1.能够熟知不同场所健康管理的内容。

2.能够在不同场所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素质要求

明确不同场所健康管理的内容不同,充分利用其特点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实现群体健康的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校卫生保健的工作,家庭功能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家庭健康评估的内容,工作场所的健康管理内容,使学生明确不同场所健康管理的内容不同,充分利用其特点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实现群体健康的目的。

4

10

健康管理的其他应用

1.健康管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2.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
3.健康服务业概述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管理服务的特征;掌握有效建立健康服务营销的要点。

2..掌握健康保险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概念

4.熟悉健康保险业对健康管理的意义以及健康管理的现状

5.熟悉健康管理体检的内涵。

6.熟悉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能力要求

准确理解人群健康管理服务。

素质要求

能够将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健康保险相结合,真正扩大健康管理服务的市场,让广大民众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管理服务的特征;有效建立健康服务营销的要点;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概念等知识,真正扩大健康管理服务的市场,让广大民众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务。

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郭清主编的《健康管理学》。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健康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7 《健康保险》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朱春艳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健康保险学》是健康管理的专业技能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同步课程包括健康评估药理学、中医学等,后续课程为健康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中医临床学、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社会福利服务、流行病学、卫生法学、医学信息学基础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健康保险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熟悉健康保险学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及知识体系;掌握健康保险体系的构成商业健康保险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内容,使学生能在掌握健康保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意识到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的重要性,并熟悉医疗卫生服务中保险工作中的基本实施和操作,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保险的基本知识,包括健康风险和健康保险的概念,并熟悉我国健康保险的体系及发展模式

2.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筹集管理偿付方式;

3.掌握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产品分类和运作模式

4.掌握商业保险运作过程中有关核保、理赔定价与经营管理的相关机制

5.熟悉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将医学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于健康保险业务活动的能力

2.具有准确判断疾病诊疗规范性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并通过社会及商业保险的相关知识提供合理的保险选择。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健康风险和健康保险的意识,能准确区分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

2.熟悉国家有关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方针、政策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基础理论篇

1.健康保险与健康保险学

2.健康保险的类型

3.健康保险的历史发展

4.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风险和健康保险的定义和特征;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保险的性质与特征;健康管理的特征;我国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重要作用;

2.熟悉健康风险的管理;健康保险与医疗保险的作用、原则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特征我国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实践

3.了解健康保险的历史及发展

能力要求

能够运用健康影响因素基础知识评估健康风险能力。

素质要求

具备转移健康风险和树立健康保险观念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健康保险基础知识,熟悉健康保险的分类、职能以及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风险转移的观念。

10

2

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

1.医疗保险系统与管理体制

2.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

3.社会医疗保险费的偿付

4.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与监督

知识要求

1.掌握医疗保险系统的管理体制;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对象和渠道;社会医疗保险的偿付方式;

2.熟悉医疗保险的管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的程序与模式;社会医疗保险的法律监督机制。

能力要求

初步具备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运作能力

素质要求

能够在掌握社会医疗保险实施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学知识社会医疗保险系统进行管理

 

通过案例分析式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医疗保险运作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进行管理的能力。

20

3

商业健康保险的运营

1.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构成

2.商业健康保险营销

3.商业健康保险的核保

4.商业健康保险的核保管理

5.健康保险的客户服务

6.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风险的防范

7.商业健康保险的资金管理与经营效益分析

8.商业健康保险的行为规范和市场监管

知识要求

1.掌握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构成的要素及组织形式;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营销途径;商业健康保险的核保理赔程序;健康保险客户的服务内容服务途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商业健康保险的资金构成

2.熟悉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供求情况;商业健康保险的风险因素评估;商业健康保险的核保理赔管理;商业健康保险的资金管理经营效益分析和乏力规范及市场的监管机制。

能力要求

具备商业健康保险营销、核保、理赔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素质要求

具有准确运用国家有关商业健康保险的方针、政策进行商业健康保险的运营

通过讲授法及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生使学生掌握商业健康保险运营过程基本知识,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熟悉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供求情况。使学生具备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4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健康保险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健康保险管理的能力,满足健康保险事业的发展需求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20%)、终结性考核(50%)及实践考核(3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20%

实践成绩3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实践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实践报告

期末考试

100%

2%

3%

2%

3%

10%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的推荐教材,黄占王汉亮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健康保险学》第1版。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求真务实,即坚持科学性,追求真理,一切从教学出发,强调实用性。具有以预防为主健康管理的理念,并将这两种观念植入健康保险之中,体现了知识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2.教材编写内容如实反映了当前我国医改、医保中存在的问题,把客观存在的问题,以案例或启发性思考题形式反映在书中,引导学生思考研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8《基础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基础部

(六)编制教研室:解剖学教研室

(七)编制者:高健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基础医学概论》是三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它是研究正常人体的组成、代谢、功能和在病理状态下人体的形态结和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预防医学、社会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等,同步课程包括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军事理论、营养与膳食等,后续课程为临床医学概论、健康保险学、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等。

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获取所必需的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基础医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健康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不畏艰苦的学习意志,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的分部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

2.掌握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

3.熟悉主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4.掌握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等与机体新陈代谢相关分子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基本代谢过程及体液中各种电解质的动态代谢过程。

5.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常见疾病的遗传。

6.掌握各器官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调节,体内主要物质的代谢过程。

7.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防治原则。

8.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指出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

2.能够明确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结构及毗邻,并能够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初步解释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现象。

3.能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

4.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相应机制。

5.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防治措施。

6.能够辨认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7.能进行消毒、灭菌,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并进行免疫学诊断和防治。

8.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做出初步结论。

9.能够利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认识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联系,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和特殊规律。

10.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疾病进行解释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

四、参考学时

96学时。

五、课程学分

6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1.绪论

2.细胞与基本组织

3.运动系统

4.消化系统

5.呼吸系统

6.泌尿系统

7.生殖系统

8.脉管系统

9.感觉器官

10.神经系统

11. 内分泌系统

知识要求

1.掌握各体部骨的名称,位置、重要的骨性标志,关节的类型和构成,重要关节的结构特点,运动轴和运动方式,肌的分群,肌肉的名称,位置,重要肌肉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筋膜间隙及其形成物

2.掌握各体部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各器官在各系统中的连属及功能地位,器官的血管神经分布和淋巴回流及各体部主要神经、血管的行径、毗邻,主要分支和分布,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和收纳范围,主要淋巴管的行径和归宿

能力要求

能将解剖所获得的知识按系统进行串联,归纳,总结提高的综合能力,并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

素质要求

具有“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引申巩固-提升素质”为设计思路联系临床典型案例

30

2

物化学与遗传学

1.酶与维生素

2.物质代谢与酸碱平衡

3.遗传学基础

知识要求

2.掌握酶、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维生素的概念及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2.掌握糖的分解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三酰甘油的代谢;磷脂的代谢;胆固醇代谢;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3.掌握染色体的概念,单基因病、多基因病的特点和遗传方式,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熟悉熟悉核型特点,染色体异常的形成机制;了解显带技术的应用

能力要求

1.学会解释酶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机制

2.学会解释酶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机制

素质要求

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

以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授。以案例、情景为依托,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16

3

生理学

1.细胞的基本功能

2.血液

3.血液循环

4.呼吸

5.消化和吸收

6.能量代谢与体温

7.尿的生成与排出

8.感觉器官的功能

9.神经系统的功能

10.内分泌与生殖

知识要求

1.掌握生理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的生理正常值,掌握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生理功能、产生机制和主要生理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2.熟悉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所表现的生命活动、活动规律

能力要求

1.能正确的运用生理知识解释常见的生命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2.能运用生理知识分析和处理临床护理实践中常见的实际问题

3.能正确进行血型鉴定、人体心音听取、动脉血压测量、人体心电图的描记、肺通气功能测定

素质要求

1.培养学生具备乐观开朗的性格、宽容的胸怀

2. 通过动物实验操作,具有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培养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描述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以多媒体演示为辅助,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18

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1.概述

2.细菌各论

3.常见病原菌

4.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5.真菌病毒

6.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7.抗原

8.免疫系统

9.免疫应答

10超敏反应

11.免疫学应用

知识要求

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免疫有关的疾病的发病机制,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2.熟悉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

能力要求

1.能应用病原生物基本理论解释现实中的疾病现象,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防止院内感染

3.能熟练使用微生物免疫常用仪器对常见病原生物进行检测

素质要求

1.注意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信念

2.通过组织分工合作、搜集分析资料、讨论组织发言内容、幻灯制作及口头报告,养成“团队合作”精神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直接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细菌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14

5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1.疾病概论

2.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3.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4.炎症

5.肿瘤

6.缺氧

7.休克

 

知识要求

1.掌握病理与病理生理的常用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2.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变发展变化规律、临床病理联系

能力要求

1.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病变镜下组织结构

2.能够辨别标本、描述病变特征、并分析疾病的常见病因

3.能够初步识别病理切片,并对相关疾病进行护理指导

4.能够对常见疾病进行宣教

素质要求

1.具有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具有慎独修养和自主学习习惯

3.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技巧

4.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

 

 

 

通过案例、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18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引申巩固-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以多媒体讲授方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形象生动,方便记忆;并采用教具模型、实物标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通过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识和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是针对三年制高职学生制定,这些学生由于接受过高中的系统学习对一些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诱导式教学。同时,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

另外,还可以举行校企合作,请医院的专家来校讲课;同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自习时间,让学生到医院进行参观学习。

(二)评价方法

本课程评价方法应包括考勤、课堂提问、案例讨论发言、作业测验、知识竞赛、考试考核等。第一,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将日常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给予综合评价;第二,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对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学习态度、人文素养、实验操作(包括实践动手、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进行打分,并与考试成绩结合,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第三,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分类

比例

平时成绩20%

实践技能考核成绩3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实践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素养

课堂表现

随堂测验

作业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100%

5%

5%

10%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

1)具备传统教学的教学条件:宽敞的教室、黑板、扩音器、粉笔、讲台。(2)具备现代化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设施。

2.实验条件

1)具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实验室。

2)具备各种实验所需的仪器及耗材。如:人体标本、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器、医用电冰箱、37℃恒温培养箱、革兰染色试剂、各种微生物及寄生虫切片及标本等。

 3)配备专门的实验管理员辅助教学。

3.建立健全现代化网络

   学生可以自己在学校上网自由学习,并可以和教师在线上交流。

4.全面开放的图书馆

   学生可以利用自由时间在图书馆学习、查阅各种知识。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教材应围绕学习目标,坚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坚持职业教育的特性和特色,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理念,强化技能实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坚持教学互长、教材学材互动的理念,建议教材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医学概论》(张光主主编)。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培训及继续教育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从而提高教师开发。

2.教材建设

教师可以在使用教材时,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敢于删减内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采取精讲点拨,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还可以采取以教材为参考自编讲义的方式教学。

3.加强校内设施资源的建设和管理

1)实验室基本设施建设到位,实验设备的配备应系统化、现代化、人性化。可以在开设传统验证式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增设探究式实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2)图书馆和阅览室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可以列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让他们到图书馆或阅览室借阅,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上一些有益的网站,让网络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5.加强校外资源的利用力度

学校与养老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对学校发展大有裨益。一方面教师可以到养老机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直接请养老机构专业人士到学校给学生教授相关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养老机构进行实习、见习。

2-9《健康评估》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内科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丁效华 谢丽  李炜  王冰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健康评估根据三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健康管理岗位工作特点,参照执业护士资格要求及健康管理工作要求而设,是三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健康评估是养健康管理工作程序的首要环节,并贯穿整个健康管理护理过程,是健康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会运用临床逻辑思维,与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运用身体评估方法,对产妇进行正确的评估,使学生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健康资料的能力,为将来学习健康管理专业各专科课程,为产妇实施服务与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求教师在系统性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康管理护理临床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人文关怀精神,使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联系医学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桥梁课程,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同步课程包括基础护理等,后续课程包括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常见症状的评估、身体评估的主要内容

2.熟悉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的主要内容

3.了解健康评估的概念和重要地位

(二)能力目标

1.能与产妇进行良好的沟通,获得所需的健康资料

2.能够运用健康评估的方法,对产妇进行系统、全面、正确的身体评估

3.学会各种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4.学会心电图描记,对心电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5.能指导产妇做好影像检查前的各项准备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健康管理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健康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健康管理任务

3.具有服务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3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

设计

参考

课时

1

1.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与要求、在护理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健康资料的内容、护理诊断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史采集的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

2.熟悉健康史评估的内容

3.了解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

能力要求

1.学会运用健康史采集方法和技巧收集产妇的健康资料

2.学会对收集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提出护理诊断

素质要求

1.具有爱岗敬业、热忱奉献的职业情感

2.具有尊重、关心产妇的意识,保护产妇的隐私

1.通过对学生进行《健康评估》说课介绍,让学生了解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与要求、在护理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通过健康史采集练习,学会健康史采集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护理工作

4

2

1发热

2疼痛

3咳嗽与咳痰

4咯血

5呼吸困难

6发绀

7水肿

8恶心与呕吐

9呕血与黑便

10便血

11黄疸

12意识障碍

13.眩晕

知识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评估要点

2.熟悉常见症状的护理诊断

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能力要求

学会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方法

素质要求

具有尊重、关心、爱护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12

3

1.健康评估的方法

2.一般状况评估

3.皮肤粘膜及浅表淋巴结评估

4.头部、颈部评估

5.胸壁和胸廓的评估

6.肺脏评估

7.心脏及血管评估

8.腹部评估

9.直肠指诊、脊柱与四肢评估

10.神经系统评估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掌握身体各部位评估的内容、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2.熟悉健康评估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熟悉身体各部位评估的异常表现

3.了解健康评估的其他方法,了解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体征

能力要求

学会对产妇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正确的身体评估

素质要求

1.具有尊重、关心、爱护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2.具有服务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一般状况评估及全身各个部位的评估

30

4

1.血液检查

2.尿液、粪便检查

3.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检查

知识要求

1掌握血液一般检查、血栓与止血检查、肝功能、肾功能、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尿液、粪便等各种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3.了解各项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

能力要求

1.学会各种检查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2.能对常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其临床意义

素质要求

1.具有关爱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2.具有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血糖的测量及各种实验结果分析

14

5

1.心电图的基本知识、描记、测量

2.正常心电图3.异常心电图

知识要求

1.掌握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2.熟悉心电图导联、各波段特点及正常值

3.了解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能力要求

1.学会心电图描记

2.能对心电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素质要求

1.具有关爱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2.具有医疗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心电图描记、简单心电图的阅读

8

6

1.X线

2.CT

3.MRI

4.超声

知识要求

1.掌握X线的特性;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2.熟悉常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在临床的适用范围

3.了解各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能力要求

能指导产妇做好影像检查前的各项准备

素质要求

1.具有尊重、爱护产妇,保护产妇隐私的意识

2.具有服务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通过实训来练习如何指导产妇做好影像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同时学会简单分析影像学资料

4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健康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情境案例等为载体设计课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同时有贯穿整门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和数量适中的单项能力训练项目,仿真模拟实训,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校院合作、工学结合、德技并重、课证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章节,试题难度按掌握占70%,熟悉占20%,了解占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套试题分A、B、C三套试卷,试题量、难易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技能操作考试采取抽签的形式,每位同学独立完成1项专科技能操作。抽签内容包括:身体评估(头颈部评估、胸壁和胸廓的评估、肺脏评估、心脏及血管评估、腹部评估、神经系统评估)及心电图描记。随机抽取一项。

考核

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

30

50

考核

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操作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

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实训操作规范

建议题型:选择、填空、简答、病案分析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

2.实训条件: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和实验带教教师。健康评估实训室设6个,2个装备20台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产妇的综合教学系统实验室,2个分别装备有8台心电图机(或8台床边心电监护仪)的实训室,2个分别装备有8张检查床的体格检查实训室。实验带教教师2名,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与健康管理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2.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课程考试大纲。

3.教材深挖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

4.教材内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

5.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6.建议每章后有概括性的小结。

7.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积极制作录播课,特别是实验录像,将难度偏大的实验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轻松掌握。

2.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与教学医院联网,医院的实时场景在课堂中展现,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3.电教资料:采用卫生部视听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电教资料。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同时更直观、生动的了解基础护理理论与技能操作的相关内容。

4.充分利用各种网站如中华护理学会(http://www.cnabx.org.cn)上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其他

本课程依据健康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2-10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内科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王冰 丁效华 李炜 谢丽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高等职业教育非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非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岗位需求设置。临床医学概论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关于认识临床常见疾病的表现和治疗的课程。其任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根据病人身心健康与社会家庭文化需求提供整体治疗,以切合临床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教师在系统性教学和实践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人文关怀精神,使学生的各项能力达到各项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等,同步课程包括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等,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主要内容

2.熟悉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辅助检查

(二)能力目标

1.学会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

2.学会临床医学常用技术,能进行临床常见病患者的专科操作

3.能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急重症患者

4.能使用临床医学常用器械、仪器和设备

   5.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能进行医护团队内的专业交流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医疗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3.具有医疗安全、医患交流、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

四、参考学时

   108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

1

临床

医学

介绍

1.临床医学的任务与范围

2.临床医学的特点

3.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知识要求

1掌握临床医学的特点

2熟悉临床医学的任务与范围

3了解临床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能力要求

能够正确理解临床医学的特点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尊重关心病人能够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

1.通过举例、分析、启发,让学生了解临床医学的专业特色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关怀服务意识,热爱工作

2

2

诊断学

基础

1.常见症状

2.问诊

5. 体格检查

6. 辅助检查

知识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临床特点

2.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

3.了解问诊的基本内容

能力要求

具有临床问诊及体格检查的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关心患者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学习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疾病的问诊及体格检查

16

3

内科

常见

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2.循环系统疾病

3消化系统疾病

4.泌尿系统疾病

5.血液系统疾病

6.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7.风湿性疾病

8.神经系统疾病

知识要求

1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具备对不同内科常见急症的处理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关爱病人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内科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0

4

外科

常见

疾病

1.外科常见急症

2.心肺脑复苏

3.外科常见恶性肿瘤

知识要求

1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熟悉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外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具备对外科常见急症的处理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外科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心肺脑复苏

18

5

妇产

常见

疾病

1.妊娠病理

2.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3.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4.计划生育

知识要求

1掌握妇产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熟悉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掌握妇产科常用技术操作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必备的人文关怀精神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妇产科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2.在实训室进行单项训练和仿真实训,学习妇产科常用技术的操作流程

18

6

儿科

常见

疾病

1.儿童保健

2.婴幼儿疾病

知识要求

1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

2熟悉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3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1.掌握各年龄儿童保健的重点

2指导家属进行正确的儿童保健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儿科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18

7

常见

传染性

疾病

1.传染性疾病总论

2.病毒性疾病

3.细菌性疾病

知识要求

1.掌握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

2.熟悉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3.了解常见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及辅助检查

能力要求

学会面对常见传染性疾病时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尊重患,维护患的合法权益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按照按照疾病的特点及病程发展学习常见传染性疾病的有关知识;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1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见习和实习医院为平台,结合学生特点,运用“任务导向法”、“项目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实训”等方式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推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评价方法

对本课程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方法,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2种。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平日表现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终结性考核成绩指期终考试成绩。考试课考核成绩,平日成绩占20%,由随堂测验、提问、作业、实验报告、考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构成,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占30%,由实验实训态度(占15%)、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及考核(占65%)、实验实训报告成绩(占25%)构成,任课教师在平时的实验实训课中随堂进行或单独组织。期末考试成绩占50%。

(三)教学条件

课堂教学条件要具备教材、多媒体、辅助教材、网络教学、图书馆藏书等。实训条件主要为实训中心共用实验室、见习和实习医院、案例分析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教材应与职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适应,课程安排及教学内容紧扣大纲。教材内容的表达形式应精炼、准确、科学,要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增加案例,要有概括性总结等。建议优先使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微课、录播课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

开通网络课堂,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性学习,满足不同层面学习的教与学。

  (六)其他

   本课程标准是依据非临床医学专业和实践要求,结合考试考核要求进行编制的。

2-11 《药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医学基础部

(六)编制教研室:药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宿长春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药理学》是健康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健康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药理学以生理、生物化学、病理、病理生理、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等为基础,阐明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指导健康管理人员合理用药,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为同步或后续课程如健康评估、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为健康管理人员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正确掌握药理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使健康管理专业学生初步具有指导合理用药及做好合理用药知识咨询与宣教的能力,从而促进患者合理、正确、安全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产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主要作用和用途

2.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3.熟悉各类其他药物的特点

4.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二)能力目标

1.具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初步具备处理常见不良反应的应急解救能力

2.具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

3.具有对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检查、阅读药品说明书的能力

4.能够正确辨认处方和医嘱中药品的名称、药品的规格、用法和用量,使其初步具有正确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同时正确指导患者应用常用药物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合理、安全用药

2.严格执行临床用药原则,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和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

3.初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创新医药知识的意识

4.具备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

1

1.概述

2.药物效应动力学

3.药物代谢动力学

4.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知识要求

4.掌握

药物、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首关消除、肝药酶、血药稳态浓度、半衰期、生物利用度、极量、安全范围、治疗指数、耐受性、配伍禁忌的概念

5.熟悉

(1)药物作用方式、药物作用的选择性的临床意义

(2)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泄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素

(3)各种给药途径的特点

(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5)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6.了解

(1)有关处方、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药品名称、药品说明书、特殊药品的基本知识

(2)药物作用机制

(3)明确护用药理学学习目标

(4)常见动物实验操作技术

能力要求

3.初步具备独立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及查看处方的能力

4.观察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初步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4.初步具有依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制定护理方案的临床思维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充分认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建立合理应用药物,减少和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的用药意识

2..学会合理安全用药,达到药物的最大疗效

 

 

 

 

 

 

1.通过举例、图片展示,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药理学的课程特点,了解药理、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 在实训室进行单项实训,学习药物学的基础知识、处方的基础知识;在实验室进行实践,学习动物实验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不同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2

2

1.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

3.胆碱受体阻断药

4.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5.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知识要求

4.掌握

(1)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阿托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及症状

5.熟悉

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酚妥拉明、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6.了解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及生理效应、其他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特点  

能力要求

初步具有根据阿托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制定护理措施及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护理宣教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瞳孔的影响、模拟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实施解救

10

3

1.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2.抗癫痫药

3.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4.抗精神失常药

5.镇痛药

6.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苯二氮卓类药物和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

(2)常用抗癫痫药作用特点

(3)左旋多巴、氯丙嗪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4)吗啡、哌替啶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5)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性

(6)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熟悉

(1)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作用特点和用途

(2)巴比妥类药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各类型癫痫的首选治疗药

(4)抗精神病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的特点

(5)抗躁狂症药和抗抑郁症药各类代表药的特点

(6)可待因、芬太尼、美沙酮、纳洛酮的作用特点

3.了解

(1)其他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及应用注意事项

(2)癫痫发作类型和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3)其他镇痛药的特点

(4)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的特点

能力要求

1.初步具有运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药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用药情况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能够正确认知毒品,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1.以案例、情景为载体,运用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学习镁盐的急性中毒以及解救;在实训室进行仿真实训,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学习麻醉药品及毒品安全,模拟讨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用药护理

12

4

1.利尿药及脱水药

2.抗高血压药

3.抗心绞痛药

4.抗心律失常药

5.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6.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甘露醇、他汀类药物、考来烯胺、吉非贝齐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常用抗高血压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3)抗心绞痛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及用药护理

(4)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5)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熟悉

(1)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2)常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

(3)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3.了解

其它利尿药、脱水药的特点

能力要求

1.初步具有运用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用药情况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能力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呋塞米的利尿作用;在实训室进行仿真实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讨论心血管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

12

5

 

1.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甲状腺激素类药和抗甲状腺药

3.降血糖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2)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

(3)胰岛素的常用制剂、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2.熟悉

(1)碘和碘化物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2)磺酰脲类、双胍类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了解

(1)盐皮质激素类药物、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的用途

(2)甲状腺激素类药的药理作用与用途

(3)其他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能力要求

1.初步具有运用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对临床用药情况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能力

素质要求

1.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内分泌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 在实训室进行仿真实训,通过案例分析,分组模拟讨论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护理和糖尿病病人的用药护理

 

6

6

 

1.抗变态反应药物

2.治疗呼系统疾病药物

3.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药物

4.治疗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药物

5.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知识要求

2.掌握

(1)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氨茶碱、糖皮质激素的平喘作用、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硫酸镁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维生素K、肝素、铁制剂、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缩宫素、麦角新碱的药理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熟悉

(1)常用H1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异丙托溴铵、色甘酸钠的平喘作用特点及用途

(3)可待因的镇咳作用特点及用途

(4)氢氧化铝、枸橼酸铋钾、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的特点

(5)其他治疗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药物的特点

3.了解

(1)祛痰药及其他镇咳药的作用及应用

(2)助消化药、止泻药等药物的特点

(3)其他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子宫平滑肌抑制药的药理特点

能力要求

1.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护理宣教的能力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动画演示,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血液系统及内脏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8

7

 

1.化疗药物概论

2.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5.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6.化学合成抗菌药

7.抗恶性肿瘤药

 

 

知识要求

1.掌握

(1)化学治疗药物的常用术语、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药理作用、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的用途及不良反应

(4)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5)异烟肼、利福平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

2.熟悉

(1)细菌耐药性的概念、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2)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及用途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及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用途

(4)四环素类的药理作用、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5)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6)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及磺胺类药物

(7)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的作用、特点、用途

(8)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9)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3.了解

(1)机体、病原体与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2)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3)氯霉素的抗菌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4)硝基呋喃类、甲氧苄啶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5)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的用途

能力要求

1.初步具有运用抗菌药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抗菌药临床用药情况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运用药物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正确执行处方、医嘱、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并做出初步的应急处理

素质要求

1.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

1.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展示、视频演示,开展课堂讨论,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治疗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观察注射剂的配伍变化,消毒防腐药的应用

1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健康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举例、图片展示、视频演示、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室、校内实验实训室及相关网络资源等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尽量覆盖所有授课内容,试题难度按掌握70%,熟悉占20%,了解10%的比例组卷。试卷从试题库抽取。试题库的命题要求覆盖大纲、题型灵活、难易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套试题分A、B两套试卷,试题量、难度接近,考试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套考核。

2.实践技能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取考题(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并考核情感态度以及职业素质等,以实训报告为辅。

考核方式

平日表现20%

实训考核30%

期末考试成绩50%

20分

30分

50分

考核实施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长、组长共同根据学生表现考核

由主讲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项目实践考核

教务处组织实施

考核标准

学生出勤率、提问、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等情况打分

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并适当考虑情感态度以及职业素质等因素

建议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论述题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网络资源及图书馆藏书等。

2.实训条件:参照实验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教材要与时俱进,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符合现代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的需求。

2.教材内容表达要简洁、实用,贴近临床,与实际应用接轨。

3.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版式灵活,同时附带课程相关视频及实验素材等资料。

4.教材每章节适当添加附录内容如临床常规用药及其剂量;章节相关历史典故、临床经典用药案例或经典用药实践。

5.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建议:为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教师应主动搜集案例,自主建立案例资源库,同时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院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电子教案、试题库、仿真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通过幕课、微课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2-12 《中医养生保健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殷华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医养生保健学》是健康管理的专业技能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一门课程先修课程包括预防医学、管理学基础、中医学概论、人际沟通与交往、健康评估、健康保险学、营养与膳食等,同步课程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健康管理学等,后续课程为实习前综合实训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原则,掌握常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能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为养生对象实施养生保健指导,为今后的老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本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发展概况。

2.熟悉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方法内容。

(二)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制定养生计划和有效解决养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2.能够独立执导养生保健工作。

3.能够做到慎独和善于学习。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中医养生保健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

2.具有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勇于为养生工作奉献精神。

4.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基本理论篇

1.绪论

2.发展概况

3.基本理论

知识要求

1.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观点

2.熟悉中医养生保健学的概念,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代表医家及其养生观点,中医生命观的内容

3.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意义

能力要求

1.能够理解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原则

2.能够说出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代表医家及其养生观点

3.正确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观点

素质要求

1.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中医养生保健观念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3.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中医养生保健学的基本特点与原则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的意识

6

2

基本方法篇

1.调神养生保健

2.睡眠养生保健

3.饮食养生保健

4.药膳养生保健

5.排毒养生保健

6.环境养生保健

7.四时养生保健

8.运动养生保健

9.经络养生保健

10.推拿养生保健

11.脊柱养生保健

12.体质养生保健

13.房事养生保健

14.休闲养生保健

15.足浴养生保健

知识要求

1.掌握调神的含义,子午睡眠养生保健的内容饮食的原则饮食的科学配伍和宜忌,药膳养生保健的原则,药膳的选择配伍、食饵的含义和特征,四时养生保健、运动养生保健和休闲养生保健原则经络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体质三个关键问题,房事养生保健的原则和禁忌

2.熟悉调神养生保健法,睡眠的时间和环境,失眠的预防与调摄方法,熟悉发汗排毒和吐气排毒、二便排毒和刮痧排毒养生保健方法,四时养生保健的方法行走养生保健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易筋经的养生保健特点经络养生保作用,灸法、经络拍打、经络按摩拔罐帖和子午流注的养生保健方法,推拿养生保健的基本手法,头面部和躯干部、四肢部养生保健的操作方法,颈椎和腰椎养生保健的方法,各种体质的养生保健方法养生保健的正确方法休闲养生保健的方法,足部的反射区、足浴手法

能力要求

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对不同人群进行各类养生保健方法的指导

素质要求

4.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科学的创新精神、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6.培养勇于为养生工作奉献精神

4.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通过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养生保健方法的具体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运用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8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临床案例、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引导和组织学生展开必要的课堂讨论,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可通过教师指导练习开展,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成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并给学生合理的评价。注意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努力把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与时俱进,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品质与个性发展、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协调发展,形成全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践技能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20%

实践技能成绩3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技能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整体考核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吕立江、 邰先桃主编的《中医养生保健学》第1版。教材编写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重视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广泛性,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13《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温暖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营养与膳食》是三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研究食物与人体健康的一门应用性学科,主要介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人体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对营养的要求,以及我国的营养政策等内容。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健康保险学、健康评估、基础医学概论、药理学、中医学概论,同步课程包括健康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熟悉了解营养学基础知识,为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结合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参考中国人膳食指南,针对不同人群存在的营养问题,指导人群注意食品安全,选择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避免因不合理膳食导致的各种慢性疾病,并开展疾病的营养治疗、营养咨询、社区宣传教育和营养干预多项工作。使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和甘于奉献的职业美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代谢的基本理论。

2.理解合理营养的卫生要求与膳食要求。

3.掌握不同生理与病理情况的营养要求。

4.掌握常见疾病的膳食指导。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从事营养咨询、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

2.能够根据不同人群实际情况做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

3.能够胜任营养与膳食配餐的一般工作。

4.具有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

2.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3.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四、参考学时

36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学时

1

课程认知

1.蛋白质认知

2.脂类认知

3.碳水化合物认知

4.矿物质认知

5.维生素认知

6.水和膳食纤维认知

 

 

知识要求

4.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人体的需要量和供给量;掌握脂类的营养学意义;脂类的来源及供给量;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学意义,人体需要量和供给量;掌握钙、铁、锌、铁、硒的主要生理功能,缺乏原因与缺乏症、食物来源;掌握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或过多症及食物来源;掌握水和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食物来源及摄入量;

5.熟悉脂类的组成及脂肪酸的种类;熟悉碳水化合物的概述;熟悉磷、镁、铜等的主要生理功能,缺乏原因与缺乏症、食物来源;熟悉维生素的种类及各种维生素的特性;

6.了解氮平衡,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了解脂肪的代谢途径;了解膳食营养的评价;了解矿物质的分类与共性;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供给量标准;了解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能力要求

能够认知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人体需要量和供给量。

素质要求

1.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

2.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3.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充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重视能力的培养

4

2

认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1.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认知

2.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认知

 

 

知识要求

1.掌握谷类食品的营养素组成特点及营养价值,大豆的营养价值及抗营养因素;掌握奶类的营养价值;

2.熟悉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熟悉畜类、禽类、鱼类、蛋类的营养价值;

3.了解野菜、野果和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加工烹调对蔬菜、水果营养价值的影响;了解储存和加工对奶及奶制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能力要求

能对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有正确认知。

素质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2.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突出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演、练习等方式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技能培养方向转变

4

3

预防食品污染及中毒

1.预防食品污染

2.预防食品中毒

3.食品管理卫生

 

 

 

 

知识要求

4.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防止方法;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分类;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管理;

5.熟悉真菌与真菌毒素污染及其预防;熟悉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中毒表现级预防措施;熟悉植物性食品食品卫生管理;

6.了解食品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及预防措施;了解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及化学性食物中毒;了解罐头冷饮食品卫生管理。

能力要求

1.具有鉴别食物腐败变质及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的能力;

2.学会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及化学性食物中毒。

素质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2.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4

4

指导

居民合理膳食

 

6.膳食结构认知

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8.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认知

9.确定能量需要量

10.老年人营养与膳食

知识要求

3.掌握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掌握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掌握机体能量消耗;

4.熟悉理解营养素供给量、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含四项内容;熟悉能量需要量的确定;了解世界膳食结构类型;了解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内容;了解能量单位、能量系数、能量分配来源。

能力要求

1.能够分析居民膳食结构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2.具备计算机体呢能量消耗的能力。

素质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2.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6

5

营养调查与评价

 

4.膳食调查与评价

5.体格测量

6.实验室及临床检查

 

知识要求

1.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膳食调查结果评价;掌握体格测量的评价;掌握营养缺乏病的常见体征;

2.了解体格常用测量指标及方法;了解实验室检测常用指标。

能力要求

具备膳食调查与评价的能力;

能够识别营养缺乏病的常见体征。

素质要求

1.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2.具有吃苦耐劳、用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突出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演、练习等方式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技能培养方向转变

6

6

 

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

 

3.按照营养成分计算法编制食谱

4.按照食物交换份法编制食谱

 

 

知识要求

掌握按照营养成分计算法编制食谱的步骤;掌握按照食物交换份法编制食谱的方法。

能力要求

具备编制食谱的能力。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突出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演、练习等方式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技能培养方向转变

6

7

常见慢性疾病与膳食指导

 

6.肥胖人群的膳食指导

7.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指导

8.骨质疏松症的膳食指导

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膳食指导

10.肿瘤患者的膳食指导

知识要求

1.掌握肥胖的概念及判定方法、标准;肥胖者的合理膳食;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合理膳食;掌握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膳食预防原则;掌握膳食对肿瘤的影响因素;

2.熟悉肥胖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熟悉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有关的膳食因素;熟悉预防肿瘤的膳食原则;

3.了解骨质疏松症与膳食营养因素的关系。

掌握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指导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肿瘤患者的膳食指导。

素质要求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4.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热爱本职工作。

 

以案例、情景为载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6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营养与膳食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张金梅主编的《营养与膳食》第2版。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健康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14《康复医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 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教研室

  (七)编制者:王杰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康复医学》是我校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康复医学与保健、预防、临床医学共同组成全面医学,它是研究多种疾病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科学。康复医学不仅强调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而且要促进其心理、情绪、精神、社交能力等的全面康复,使之重返家庭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理解和掌握康复医学知识,将为后续临床实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康复与疗养医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先修课程为基础医学概论等,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后续健康管理专业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阐述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能够说出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机构组成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说出残疾的概念、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康复医疗常规工作的内容架构。

2.能够阐述职业康复的概念、职业能力测定、职业性质分析、职业咨询和职前训练。  

3.能够说出常见疾病康复的评定内容、康复治疗的分期及特点,阐述康复治疗的措施。例如脑卒中的康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小儿脑瘫的康复、心血管损伤的康复、糖尿病的康复、呼吸系统的康复、感官残疾的康复、烧伤的康复、骨关节疾病的康复等内容。

4.能够说出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及技术水平管理、临床上心理管理、作息时间管理、康复护理环境;阐述康复护理的概念、特点、原则及内容,心理护理的原则、方法,质量安全管理,脑卒中的定义、康复护理目的及内容;使用轮椅、拐杖,使用皮肤护理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完成体位及其转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学员能够阐述常见病、多发病的物理治疗与康复治疗技术。通过课内外研讨、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会常用康复评定方法和常用治疗技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结和课后复习,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一反三。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络查阅相关的信息等途径,能够学习本学科的新进展。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员、学员的双边互动,在学习、实训过程中养成观察、发现、引申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国防现代建设、祖国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2.养成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正确和积极的伦理、法律、职业态度和健康观念等人文素质,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4.树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养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其他课程和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参考学时

6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康复医学概论

1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 理疗学与康复医学发展简史

3. 残疾学康复护理的原则

4. 康复医疗机构及组成人员

5. 康复医学的工作内容

6. 职业疗法

知识要求

1.能够阐述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2.能够说出康复医学发展简史、机构组成和在现代医学中作用

3.说出残疾的概念、致残原因及残疾分类

4.能够举例说明康复医疗常规工作的内容架构

5.能够阐述职业康复的概念、职业能力测定、职业性质分析、职业咨询和职前训练。

能力要求

1.具备康复工作者的基本素质,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康复工作者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康复基本概念、职能、基本原理与原则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成为康复治疗师的意识

6

2

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1. 脑卒中的康复

2.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3. 颈椎病

4. 小儿脑瘫的康复

5. 脊髓损伤的康复

7. 腰椎间盘突出

8. 肩关节周围炎

9. 糖尿病的康复

10.慢阻肺的康复

11.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12.心脏病患者的康复

13.恶性肿瘤的康复

14.各种并发症的康复

15.烧伤的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肩关节周围炎、糖尿病、慢阻肺、关节置换术后、心脏病、恶性肿瘤、烧伤、各种并发症的康复措施。

2. 熟悉脑卒中、周围神经损伤、颈椎病、小儿脑瘫、脊髓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肩关节周围炎、糖尿病、慢阻肺、关节置换术后、心脏病、恶性肿瘤、烧伤、各种并发症主要功能障碍的评定。

能力要求

1、掌握各个系统疾病的概述、临床特点。

2、熟悉康复锻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掌握各个疾病的康复治疗原则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疾病的康复技术。

36

3

康复护理

1. 康复护理概述

2. 康复护理技术

3. 康复护理管理4.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知识要求

1.能够说出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及技术水平管理、临床上心理管理、作息时间管理、康复护理环境;

2.阐述康复护理的概念、特点、原则及内容,心理护理的原则、方法,质量安全管理,脑卒中的定义、康复护理目的及内容;

3.使用轮椅、拐杖,使用皮肤护理的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完成体位及其转换、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能力要求

1.能够单独的实施各类疾病的康复护理。

2.能够明确的诊断对病人进行康复功能评定

3.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及与康复医师的配合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给予病人人文关怀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疾病的康复护理技术。

2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康复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5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实训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康复技术的操作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30%

5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纪树荣主编的《康复医学》第2版。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15 《社区护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于海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社区护理学》是健康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启专业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树立专业意识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人际沟通、基础医学概论、医学检验技术、营养与膳食、心理健康与维护、健康保险学、健康评估、药理学、中医学概论等,同步课程包括健康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实习前综合实训等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社区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熟悉社区、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知识体系;具备为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护理服务能力,分别从社区、家庭、个人三种不同的范畴进行护理服务。树立“以人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家庭护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和方法。

3.掌握不同人群(儿童、妇女和中老年人)社区保健护理工作要点。

4.掌握慢性病和传染病病人的社区管理和护理要点

5.掌握康复、社区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

6.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护士的角色、任务和工作方法。

7.熟悉社区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和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

8.熟悉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和技巧。

9.熟悉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社区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的三级预防。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团结协作,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2.具有社区健康评估和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社区健康管理的能力。

3.具有对社区不同人群开展卫生保健及社区常见慢性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能力。

4.具有家庭访视与评估、新生儿和产妇家庭访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群体护理观念和职业素养;

2.培养较强的团结协作能力,实现传统护理的理念和职责向群体转变;

3.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

5.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意识。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参考

学时

1

概述篇

1.社区

2.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

3.社区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及社区要素、社区护理、初级卫生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概念。

2.熟悉社区功能,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对象,社区护理特

征与发展。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活动.

2.具有与社区居民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和解决社区护理中的问题的素质。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区及社区要素、社区护理、初级卫生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概念等基本知识。

2

2

以社区为中心的护理篇

1.预测与决策

2.计划

3.目标与目标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护理的评估内容;评估时收集资料的方法;确

定诊断优先顺序的标准

2.熟悉社区护理诊断的形成;社区护理目标、社区护理实施计划的制定、社区护理评价计划的制定;社区护理评价的方法与内容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社区健康护理。

2.具有关注社区整体健康的观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具有与社区居民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和解决社区护理中的问题的素质。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护理程序用于社区护理,进行社区健康护理,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分析和解决社区护理中的问题的素质。

2

3

社区预防保健与健康教育

1.社区预防与保健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2.社区健康检查方法与社区卫生服务常用的评价指标

3.社区健康档案

4.社区健康教育及程序

5.社区健康促进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预防与保健的内容和策略、社区健康档案的种类和内容。

2.掌握: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社区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健康促进的领域。

3.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常用的评价指标、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保管和利用

4.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响应、报告制度,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

5.熟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区别。

能力要求

1.能正确运用疾病三级预防策略,对人群进行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

2.能运用健康教育的各种方法,制订一份完整的健康教育计划。

素质要求

1.具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辖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预防保健服务。

2.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培养组织协调能力,能与社区居民进行良好的沟通。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预防与保健的内容和策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社区健康教育的程序等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及组织协调能力。

6

4

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与护理

1.概述

2.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前管理

3.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应对

4.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知识要求

1.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分级、预检分诊和救护。

2.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响应、报告制度,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

能力要求

能快速、正确应用START流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灾者进行预检分诊和救助。

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观念,以及快速反应、救助的素质。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分级、预检分诊和救护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观念,以及快速反应、救助的素质。

2

5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篇

1.家庭

2.家庭健康

3.家庭健康评估

4.家庭健康护理方法

知识要求

1.掌握家庭、家庭护理、家庭访视及居家护理的定义;家庭护理诊断的步骤及家庭护理实施评价方法;家庭访视的类型

及对象、家庭访视的程序。

2.熟悉家庭功能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家庭生命周期与发展任务;居家护理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对象;家庭护理工作内容

能力要求

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结合案例,对家庭进行健康评估、诊断及计划,并对问题家庭进行健康指导。

素质要求

具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理念,同时学会团队精神、人际沟通技巧、独立解决问题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

使学生掌握家庭、家庭护理、家庭访视及居家护理的定义;家庭护理诊断的步骤及家庭护理实施评价方法;家庭访视的程序,以培养学生具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理念,同时学会团队精神、人际沟通技巧、独立解决问题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4

6

社区健康与疾病管理篇

1.社区健康管理和亚健康人群的管理与护理

2.慢性病及传染病的社区预防与管理

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健康管理、亚健康和健康危险因素的定义

2.掌握慢性病概念及危险因素、传染病概念及其分类报告

管理制度。

3.熟悉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基本步骤以及亚健康人群评估方法和保健措施。

4.熟悉慢性病社区管理的概念及基本步骤。

能力要求

1.能够正确运用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对社区个体和群体进行健康评价。

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

素质要求

1.具有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关注社区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

2.对慢性病与传染病管理具有以预防为主的职业意识。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健康管理、亚健康和健康危险因素的定义;慢性病概念及危险因素、传染病概念及其分类报告管理制度。

以培养学生具有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对慢性病与传染病管理具有以预防为主的职业意识。

6

7

社区重点人群保健与护理篇

1.社区儿童保健与护理

2.社区妇女保健与护理

3.社区老年人全保健与护理

10.社区康复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社区儿童保健、学校健康教育等概念。

2.掌握妇女保健工作的涵义、孕期健康管理、产后家庭访视及保健指导、围绝经期的健康教育等。

3.掌握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念、老年人的健康特点及保健指导、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临终患者的护理。

4.熟悉儿童计划免疫程序、儿童健康监测内容、儿童各期的保健与护理以及学校卫生保健的工作内容。

5.熟悉妇女保健的基本任务、疾病普查及保健指导。

6.熟悉临终关怀的原则、服务理念及临终患者家属的健康维护内容。

能力要求

1.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儿童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2.学会孕期产前检查与保健指导技能、产褥期家庭访视及指导技能。

3.能正确运用所学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为老年人实施护理。

素质要求

1.具有理解儿童的爱心、耐心,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预防儿童问题发生的敏锐观察力。

2.具有爱心、细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3.具有尊老爱老观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社区儿童保健、学校健康教育、妇女保健工作的涵义、孕期健康管理、及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概念、老年人的健康特点及保健指导、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临终患者的护理等知识点,以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儿童的爱心、耐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尊老爱老观念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6

8

社区康复护理篇

1.社区康复概述

2.社区康

复护理的

工作内容

3.社区常见伤、残、精神疾病社区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康复、社区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

2.熟悉社区康复护理的工作内容、社区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的三级预防。

能力要求

能正确运用社区常用康复护理技术进行社区常见伤残及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

素质要求

具有关爱残疾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以案例为依托,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学习,使学生掌握掌握康复、社区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等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具有关爱残疾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坚持以“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理论阐释-提升素质”为教学思路,突出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管理知识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采用讲授、情景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任务驱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实际中来分析,引导学生就如何解决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多元化评价,将过程性考核(30%)和终结性考核(70%)相结合给予综合成绩评价。过程性考核根据人文素养、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表现、案例评价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分类比例

平时成绩30%

期末成绩70%

指标

素质评价指标

案例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项目

人文

素养

出勤率

学习

态度

课堂

表现

案例讨论发言

期末考试

100%

5%

5%

5%

5%

10%

7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

2.课外学习条件:学院图书馆、精品课程网站、学院数字图书馆等。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选用的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姜丽萍主编的《社区护理学》第3版。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落脚点,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目标明确。

2.教材编写紧扣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特点,结合社区护理发展需要,考虑到健康管理专业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及侧重点,既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能突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必需”“够用”的特点。

2-16《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四)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四学期

(五)所属部系: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外科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祖国胜 宋琦 宋伟 王洪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关于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是高职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根据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助产护理岗位工作特点,参照护士任职资格要求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而设。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同步课程包括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五官护理等,为后续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训练急救、危重症监护的基本技能,可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它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

2.掌握各科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和抢救措施

   3.熟悉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病机制

4.了解国内外常用急救技术新进展等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急危重症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高效的整体护理

2.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的操作流程,并能够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正确的采取急救技术;急救仪器使用后,学生能够进行常规的消毒、维护和保养

 3.能够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配合抢救和监护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生命至上”、“时间就是生命” 的抢救观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从事急危重症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和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参考学时

32学时。

五、课程学分

2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设计

参考

课时

1

绪论

1.概述

2.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 与管理

知识要求

1.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范畴、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的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3.了解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简史、急危重症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能力要求

具备“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

素质要求

关心、体贴、理解病人,能给予患者心理、身体等方面的救护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2

院前

急救

1.概述

2.院前急救护理

3.灾难救护

知识要求

1.掌握院前急救的特点、救护原则及灾难院前急救的救护药店

2.熟悉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

能力要求

能够正确分检并标记灾害之后的各类伤员,掌握初步的急救能力

素质要求

尊重患者,并能够与患者有效沟通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3

急诊科

管理

1.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

2.急诊科管理

3.急诊分诊

知识要求

1.掌握急救绿色通道概念、急诊分诊概念、急诊分诊程序

2.熟悉急诊科的任务和特点、急诊科的人员编制、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要求、急诊护理评估

3.了解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急救绿色通道的运作程序、急诊护士的素质要求、急诊工作质量要求

能力要求

了解急诊科的布局、配置特点,初步掌握急诊分诊的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4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工作

1.概述

2.ICU的设置与管理

3.ICU的感染管理与控制

知识要求

1.掌握 ICU的任务、收治原则和收治对象;ICU感染的原因、管理措施

2.熟悉ICU的模式、ICU设置与管理要求

3.了解 ICU的人员组成、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感染控制措施

能力要求

掌握ICU感染管理与控制的意义,了解ICU的设置与管理

素质要求

尊重患者的隐私,能够在身心多方面保护患者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5

心搏骤停 与心肺脑复苏

1.心搏骤停

2.心肺脑复苏

知识要求

1.掌握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的概念

2.熟悉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

3.了解心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的最新进展

能力要求

能够按照要求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抢救

素质要求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善于思考、反应敏捷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6

6

多器官 功能 障碍综合征

1.概述

2.病情评估

3.救治与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特征、救治与护理

2.熟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病情评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概念

3.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具有初步判断各器官功能状况的能力,并配合医生进行正确的治疗操作

素质要求

尊重患者,理解患者,能够有效沟通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2

7

急性中毒的救护

1.概述

2.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护理

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

4.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护理

5.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护理

知识要求

1.掌握急性中毒的概念 、各种常见中毒的救治原则及护理措施

2.熟悉各种常见中毒的病情评估

3.了解各种常见中毒的中毒机制

能力要求

掌握常见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及特效解毒药物的使用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6

8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

1.中暑

2.淹溺

3.电击伤

知识要求

1.掌握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概念、救治原则和护理原则

2.熟悉中暑、淹溺、电击伤的病情评估

3.了解中暑、淹溺、电击伤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能力要求

具有在现场 正确处理中暑、淹溺、点击伤患者的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争分夺秒的抢救意识和反应敏捷、动作迅速的能力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4

9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1.概述

2.营养支持方式

知识要求

1.掌握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2.熟悉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3.了解危重症患者的代谢特点

能力要求

具有对营养状态不佳患者选择正确营养支持方式并做好相应护理的能力

素质要求

仔细认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能够对患者展开恰当的人文关怀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4

10

常用救护技术

1.人工气道的建立

2.气道异物清除术

3.体外非同步电除颤术

4.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知识要求

1.掌握各种常用救护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

2.掌握各种常用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力要求

能够对用各种常用急救技术对患者展开抢救

素质要求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尊重和关爱病人

教学做一体

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4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按照职业教育规律,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助产护理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中心、网络资源、见习和实习医院为平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参观、上机操作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观察、操作和沟通能力。结合学生的特点,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1)多媒体教学: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形象化较强的课程,理论授课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授课过程中,结合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教师模型演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2)仿真模拟教学法:实训室环境和设备模拟医院的急危重症环境,相关实践操作讲授、示教、观看录像后,学生即分组模拟练习,使急危重症实践教学更贴近实际。

3)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授课提炼重点,根据授课内容与学生互动,进行角色扮演和医院情景演练,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护理精神,从生理到病理、从正常到异常,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问题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促进思维。

5)案例分析:贴近临床,通过病案,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病情。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去接受新知识后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手段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材、教辅教材、院内外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藏书,教授理论课及病例分析。

2)利用实训中心、见习和实习医院、课岗结合医院和卫校,实现实训课的仿真实训,课岗结合见习、顶岗实习,完成实训课任务。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根据培养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

(二)评价方法

1.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性考核2种,过程性考核成绩由平日表现成绩、实践技能(实验实训)考核成绩组成;终结性考核成绩采用期终笔试成绩。平日表现成绩占20%,由随堂测验、提问、作业、考勤、学习态度、课堂纪律、人文素养等构成,由任课教师根据构成要素自行评定;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占30%,由实验实训态度、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实验实训报告成绩、实验实训单项或整体考核等构成(各小项所占比例:实验实训态度15%,实验实训报告成绩25%,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及考核60%,在课程实验实训项目结束后,根据每个实验实训项目考核的成绩进行平均,得到该学生该门课程实验实训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50%。

   2.顶岗实习学生成绩采用出科考核的形式,出科考核由所在科室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实习的所有科室出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为顶岗实习成绩。

3.毕业考核成绩评定由两部分组成,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占70%,实习日志填写和上交情况占30%。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实物及教具模型。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

(四)教材选用及编写建议

1.紧密结合助产急诊、ICU护士岗位的需求,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教材内容表达必须精练、准确、科学,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内容组织以适度够用、规范合理为原则,以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组织教学。

3.教材配图尽量以实物照片、操作照片等,形象生动。

4.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5.优先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购买、院企合作、自主研发等多种形式,创作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影像资料、电子教案、试题库、仿真软件等教学资源。

(六)其他

建议任课教师根据学院及各部系教学安排,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该课程标准的同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以便将来进一步地修改更新,使之日臻完善。

 


2-17《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

(四)开设学期:第三学年 第六学期

(五)所属系部:助产系

(六)编制教研室:老年护理教研室

(七)编制者:贾珍珍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毕业顶岗实习》是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培养技能型管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完社会学基础、预防医学、管理学基础、人际沟通与交往、心理健康与维护、健康管理学、健康保险学、基础医学概论、健康评估、临床医学概论、药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营养与膳食、康复医学、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顶岗实习,既是对这些理论课程的总结和有效实践,也为后续学生毕业后上岗奠定基础。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管理岗位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服务对象健康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应用正确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能够根据服务对象正确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正确准备实施具体实施方案;能够观察服务对象情况,合理安排促进措施;能够准确预测服务对象患病风险;能够准确应用措施降低服务对象患病风险

2.能够应用工作程序,实施个体化服务;能够正确区分医嘱的准确性;能够观察和分析服务对象病情;能够阅读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能够帮助服务对象认识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能够进行心理、社会状况评估;能与医生、护士及职能部门、医技科室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3.能够进行服务对象交流及安全管理;能够准确应用个体专人健康管理技术;能够配合服务对象完成健康状况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预防和维护;能够书写各种表格记录。

4.能够为各期儿童及其家长实施保健指导;能够为孕期、产褥期、围绝经期女性开展保健指导;能够为老年人开展保健指导;能够为社区慢性病患者及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5.掌握健康管理行业、产业的有关政策、法规。

6.掌握预防医学、人际沟通与交往、心理健康与维护、管理学、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应用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人们遇到的健康问题的能力。

2.具有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的能力。

3.具有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教育和推广的能力。

4.具备初步的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5.具备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等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办公的需要。

7.具有较强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开发拓展创新能力。

8.具有较强的语言逻辑性,优秀的决策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客户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富于实干、勇于创新。

2.具有“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用心服务、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热爱健康管理事业,能脚踏实地的工作。

3.诚实守信,能够吃苦耐劳。

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参考学时

    600学时

五、课程学分

    20学分

六、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教学

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健康评估

2.健康教育2.健康促进

3.风险评估

知识要求

4.掌握对患者评估的正确方法

5.熟悉健康评估的方法,能对服务对象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

6.掌握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方法并进行健康维护的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的能力

2.具备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等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仁爱、奉献、慎独、严谨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1.采用“一对一”带教或分小组专职带教形式;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按照健康评估项目、任务实施

2.专家讲座

 

150

2

健康管理

1.残疾管理

2.灾难性病伤管理

3.需求管理

4.心理支持

5.沟通协调

知识要求

3.掌握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等相关基本知识

4.掌握具有健康管理机构依法管理所必需的政策法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应用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人们遇到的健康问题的能力

2.具有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的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的职业道德;热爱健康管理事业;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服务对象

1.采用“一对一”带教或分小组专职带教形式;按照健康管理项目实施

2.专家讲座

 

150

3

健康保险

2.健康管理服务

2.健康管理营销

 

知识要求

5.掌握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6.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基础知识

7.具有本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口头阐述及流利的文字表达能力。

8.能够书写各种表格记录

能力要求

4.能够进行访视及心理疏导

5.能够进行服务对象交流及安全管理

6.具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

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的职业道德;能脚踏实地的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服务对象;具有高度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

1.采用“一对一”带教或分小组专职带教形式;按照健康保险项目任务实施

2.专家讲座

 

150

4

社区服务

2.疾病预防和保健

2.疾病护理和康复

知识要求

1.掌握社区服务对象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2.掌握社区服务对象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并熟练运用处理措施

能力要求

3.能用所学的知识对社区服务对象的健康和疾病状态做出基本判断

4.能对社区服务对象常见疾病提出防治措施,并能实施健康教育

素质要求

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职业品德;具备良好的举止、态度、沟通能力和职业情感

1.采用“一对一”带教或分小组专职带教形式;按照社区服务项目任务实施

2.专家讲座

 

150

七、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实践教学最好采取一对一带教或专职带教形式。

2.定期举行多媒体教学讲座。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3.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确定健康管理专业岗位为实习内容和目标。通过到医疗服务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公司及社区工作实践,将学习融入到工作中,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直观性、真实性调动学生的兴趣,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实践提炼知识,凝练技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评价方法

1.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顶岗实践表现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3.结合健康管理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文、沟通、合作、应急等综合职业能力。

4.顶岗实习学生成绩采用出科考核的形式,出科考核由所在科室的带教老师进行,包括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采取笔试、口试和现场操作等方式,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成绩,按成绩等级分为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0-59)五个等级。实习的所有科室出科考试的平均成绩为顶岗实习成绩。

   (三)教学条件

1.选择在条件较好、实训项目齐全、实习指导老师技能全面的机构进行,实习基地需提供必须的实习岗位。

2.实习基地要求有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机构、教学机构,分别负责日常纪律教育和管理等。

(四)教材编选

   1.组织实习基地一线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团队,开发和编写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习大纲和实践教学内容。

 2.教材应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想,符合知识内容和技能内容的要求。通过各种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素质。

 

上一条: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B类C类学生教学组织与学习方式

关闭

版权所有